唐诗研究 第二章 唐诗的演进阶段(三)

标签:
孟郊蓝田韩孟诗派白居易刘禹锡杂谈 |
分类: 汉语言文学 |
第二章
第三节
一、选择题
1、中唐诗人中,继王孟而以山水诗著称的还有刘长卿、韦应物和柳宗元[mxw1]
2、号称“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字文房)。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
4、“大历十才子”的“大历”年号属唐代宗。
5、唐代宗时,一群诗人出于公卿门下,写了不少“擅场饯送”、感叹宦海沉浮的绮丽之作,后人称他们为大历十才子。
6、“大历十才子”指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十人。
7、“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的“郎”指郎士元。
8、“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名联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被后人称应试诗中“亿不得一”的作品。
9、盛唐之后,边塞诗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大历时期的诗人李益(字君虞,擅长七绝,居边塞十余年)《夜上受降城闻笛》(推崇此诗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
10、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为自己诗学理想的诗人是李白。
11、从“不平则鸣”到“笔补造化”,韩孟诗派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诗歌创作理论。
12、韩愈(字退之,自言郡望昌黎)《山石》的诗题的选取依《诗经》成例。
韩愈的《山石》并非写山石,而是记游踪。
1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指降职;“蓝田”指蓝田关。
14、韩愈以狠、重、奇、险的笔调,创作了一系列险怪奇诞的意象。
15、孟郊(字东野)《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末句以“三春晖”比喻人类伟大的母爱。
16、被韩愈称为“横空盘硬语”的诗人是孟郊。
17、孟郊诗歌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特别多地写自己的贫病穷愁。
18、号称“诗囚”的诗人是孟郊。
19、“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的感叹出自孟郊《赠崔纯亮》。
20、多以近体诗体(尤擅五律)行苦吟,这是贾岛有别于其他韩孟派诗人的显著特色。
21、以“郊寒岛瘦”来评价孟郊、贾岛的是苏轼。
22、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主要有孟郊和贾岛(字阆仙)。
23、李贺(字长吉)“瑰丽奇诡”的乐府歌行,后人称之为长吉体歌行。
24、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
2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26、传有作诗“呕心沥血”佳话的诗人是李贺。
27、韩孟诗派中能自开户牖,却又薄命多才的诗人是李贺。
29、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刘郎指汉武帝刘彻。
30、属于韩孟诗派的人员除韩愈、孟郊外,还有卢仝、贾岛、李贺、马异、刘叉、李翱等。
31、被苏轼赞誉为“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外枯而中膏”的山水诗人是柳宗元(字子厚)。
3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柳宗元《江雪》。
33、清人纪昀评其为“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是的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34、柳宗元现存的诗基本上创作于遭受贬谪[mxw3]
35、“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出自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36、中唐是唐代的转折时期,曾发生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事件是“永贞革新”。
37、拟作民歌卓有成效、自具面目的诗人是刘禹锡(字梦得,后人称“诗豪”)。
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9、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句中运用了南朝民歌谐声借喻手法。
40、刘禹锡的作品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等。
41、在巴、楚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受到了民间俚歌俗调的影响,创作了《杨柳枝词》、《竹枝词》、《堤上行》、《踏歌词》等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
42、“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出自刘禹锡《始闻秋风》。
43、“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之一。
44、苏轼称“元轻白俗”,“元”指诗人元稹(字微之);“白”指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人合称“刘白”的是刘禹锡和白居易。
45、白居易等到人效法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作法,写了不少讽谕诗。
46、最能见白居易诗歌“浅切”风貌的,是他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mxw4]
4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48、白居易《与元九[mxw5]
49、白居易《轻肥》强烈指斥权贵(矛头指向宦官),揭露时弊;另有杜甫《丽人行》。
50、据《与元九书》自述,白居易自编诗文集时,将诗分为杂律诗[mxw6]
51、比较集中地表达诗学观点,成为白居易论诗纲领的是他的《与元九书》。
52、当代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争论,主要说法有爱情说、讽谕说、双重主题说。
53、提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主张的诗人是白居易《寄唐生》。
5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白居易《与元九书》。
55、白居易自己最看重“讽谕诗”与“闲适诗”,认为这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与“独善之义”。
5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5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体裁属七律。
58、元稹《遣悲怀》属悼亡诗。
59、“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出自元稹《连昌宫词》,也是最能代表元稹新乐府艺术成就的。
60、属于元白诗派的人员除元稹、白居易外,还有张籍、王建。
61、被人合称“张、王乐府”的作者是张籍和王建。
62、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说可分三类:孟郊远承汉魏,李贺中学齐梁,白居易近学杜甫。
63、以著名的《悯农》诗向吕温行卷的诗人是李绅(字公垂)。
64、戴叔伦属中唐诗人。
二、名词解释
崛起于中唐后期,代表作家除韩愈、孟郊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刘叉等。他们力图自创新格,另辟蹊径;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险怪僻;在思想内容上,则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
三、作品阅读
(2)啼竹:《博物志》“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意谓湘妃听到乐声也动情流泪。
(3)中国:即国中,这里指京城长安。
(4)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
(6)艺术手法:拟人、夸张、用典。
2、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试回答:
(1)就诗题来源看,这首诗属于什么体诗?
(2)解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
“黄金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玉龙”指宝剑。
(2)怎样理解“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
(4)百越:即“百粤”,五岭以南少数民族的泛称。
(2)怎样理解“人世几回伤往事?”
指自东吴以来,人世又几度兴衰,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建都金陵的王朝也都相继灭亡了。
(3)“四海为家”:即四海归于一家,指天下统一。
(4)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2)诗的首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中“巴山楚水”所指何地?
(3)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典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抒发感慨,强调了在时光的销蚀下,故友凋零、人事全非、恍若隔世的感觉。
(4)怎样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
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感伤中透出豁达,以形象包孕哲理。
(5)“乐天”:指白居易。
(6)“见赠”:赠我;“烂柯”:斧炳朽烂。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观童子下棋,终局时发现砍柴之斧炳朽烂,返村同辈皆亡,时已过一百年。
7、刘禹锡《秋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试回答:
(1)刘禹锡对秋天的认识如何?
作者一反传统悲秋观,在“秋日胜春朝”的崭新观念中,赋予秋一种引导诗情以及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2)概括全诗的整体格调。
全诗风情朗丽而胸次特高,骨力雄健。
四、简答题
4、试论白居易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得失。
(2)韩孟诗派:韩愈、孟郊、卢仝、贾岛、李贺、马异、刘叉、李翱。
(3)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