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研究 第一章 绪论

(2011-10-13 20:40:24)
标签:

王维

武德

宋体

《全唐诗》

盛唐

杂谈

分类: 汉语言文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选择题

  1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收录唐诗48900,诗人2200多家。

  2、有唐一代三百年间,遗留下将近五万首诗歌,比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间遗留下的诗歌多出三倍以上。

3、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本于清人焦循的“夫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说法。

4、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为省题之诗,一为行卷之诗。

5、唐王朝一反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思想统治政策。

6、僧人、道士本身就是诗人的是寒山、拾得、灵一、皎然、灵澈、贯休、齐己等

7、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梵语拼音学的传入,对汉语音韵学诗歌格律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8、元稹《乐府古题序》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乐以定词”,一类是“选词以配乐”。

9、对音乐摹写出神入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王维《扶南曲》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栗歌》

10、唐代诗人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师,又是南宗山水画的宗师。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11、盛唐山水画的兴起,使诗与画在本质上趋于同步,重写意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12、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曹将军画马图歌》是其中的精品;还有白居易《赠协律郎萧锐画竹》

  13、明确提出划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期,肇始于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高棅的《唐诗品汇》

  14、高棅《唐诗品汇》划分唐诗的大致时间和代表诗人:

 1)初唐:武德至开元初,近一百年,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

 2盛唐:开元初至大历五十余年,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3中唐:大历至大和末近七十年,诗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4)晚唐:开成至五代,近七十年,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15、清人陈衍《石遗室诗话》提出诗盛于“三元”之说,“三元”中的“上元”指唐玄宗的开元,是李、杜时代;“中元”指宪宗的元和,是元、白、韩、孟时代;“下元”指北宋哲宗的元祐,是苏、黄时代。

 

二、名词解释

  1、题画诗

    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借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

 

三、简答题

  1、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对唐诗有何影响?

1)绘画艺术的发达,有助于创造或深化诗的意境;

2)绘画艺术的发达,带来了题画诗的兴盛。

 

  2、唐诗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诗人队伍、诗作数量及质地: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

2)诗歌风格:众体兼备,风格多样。

3)诗歌体裁:众体兼备,众体兼长。

 

  3、唐诗繁荣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广开言路)

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儒释道并存)

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怎样理解高棅所说的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

    “中唐”处于“盛唐”之后,“晚唐”之前,它不是唐诗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虽然唐诗的繁荣主要集中在8世纪至9世纪中叶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王维、李白、杜甫的诗歌崛起在前,韩愈、白居易、李贺等诗人相继于后,先后有序却又各自争雄竞长,从而形成群峰环立、如日中天的唐诗繁荣局面。

    在中唐虽然个人诗人没有谁确实能与李、杜相抗衡,但 “诗到元和体制新”,在风格流派、题材体制以及艺术技术等方面,中唐有着巨大的开拓和创新,后世无不瞩目。所以高棅认为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

 

  5、唐代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对唐诗有什么影响?

    唐代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允许人们畅所欲言、秉笔直书,政治文化出现活跃的局面,并臻于繁荣。

诗人就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做到“推见至隐”鲜有避讳。

 

6、为什么说唐诗的繁荣既是社会方面的外因,也是文学自身方面的内因?(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社会方面的外因:

1)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和空前高涨的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达的经济造成了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社会气象,并极大地影响于诗人们的创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

发达的经济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使他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发达的经济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2)唐王朝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原因。

3)随着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庶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手中,这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文学自身演变的内因:

我国在唐之前,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诗歌传统、艺术技巧、体裁形式等方面的经验。

特别是“新体诗”自六朝以来的发展,永明声律说的创造,梁陈时律诗的雏形的出现,对唐代五、七律成熟有很大影响,五、七绝也由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总之,诗歌自身发展为唐诗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广阔前景。

 

7、试论述唐代庶族地主阶层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对唐诗的积极影响。

1)他们大多生气勃勃、奋发向上,富于理想和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澄清天下。唐诗所表现出的昂扬的情调、明丽的画面及独特的生活理想,正根源于此。

2)他们大多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人民的灾难和不幸,敢于为之呐喊、呼吁。

3)他们大多恃才傲物、蔑视礼法,敢于直斥权贵、抨击执政,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现象,积极从事改革弊政的斗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