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问题解决的创造性A
(2009-10-09 16:58:03)
标签:
算子问题解决信息加工试误说吉尔福特杂谈 |
分类: 小学教师资格 |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先要有问题。
2、每个问题都必须包含四种成分: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方法。
3、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如,“跳一跳,摘桃子”。
4、问题教学:指在教学中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利用和重新组织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问题解决的理论有:试误说、顿悟说、信息加工理论。
(1)试误说:又称联结说;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进行研究的桑代克。
(2)顿悟说:由苛勒提出;个体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而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种学习就是顿悟。
(3)信息加工论:最为有名的是纽厄尔、西蒙;信息加工论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问题状态分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走向目标状态。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被称为“算子”。由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问题空间”。搜索算子有两种途径:
A、算法式:又称系列搜索策略,指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启发式:又称选择性搜索策略,指根据目标的指引,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只试探那些对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算子。
(1)杜威的五步模式(简答P208):疑难、分析、假设、检验和评价、结论。
(2)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简答P209):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3)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一般的范围、功能的解决、特殊的解决。
(4)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接纳者、处理者、记忆、作用者。
(5)现代认知派格拉斯的模式四阶段: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制定计划、重构问题表征、执行计划和检验结果。
8、功能固着: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提出,它是指人在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的其他方面功能的心理现象。
9、反应定势:简称定势,指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10、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11、创造性:指的是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
12、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吉尔福特):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
14、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15、创造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6、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高创造儿童的外在表现、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劳德塞的创造才能“简易测试”量表。
(1)托兰斯调查发现,高创造性儿童具有如下特点:顽皮、淘气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有时会逾越常规;待人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
(2)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根据反应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三个方面加以评分。
17、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脑力激励法、隐喻训练法、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
(3)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简答P236):拓展问题、分解问题、常打问号、快速联想和中止评判、延长努力、列举属性、形成人为联想、尝试灵感。
(4)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