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学习策略A
(2009-10-08 16:59:55)
标签:
考研认知策略元认知鲁滨逊杂谈 |
分类: 小学教师资格 |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学习策略是一种计划或方案,也是一套规则系统;
(2)学习策略是技能或能力;
(3)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
(4)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
2、认知策略:是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监控、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3、元认知: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
4、美国心理学家哈洛于1949年提出“学会学习”这一概念。
5、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
6、依据功能分: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7、依据概括程度和适用范围分:尼斯比特将策略分为通用策略、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1)微观策略:是非常具体的、适合于某一特定的具体任务、具体领域的策略。
8、依据学习进程,皮连生将学习策略分5类:
9、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1)复述与复习策略:主要用于记住、保持学习材料于头脑中。(主要目的在于保持信息)
b、6-10岁左右的儿童不能自发地、也不知何时使用复述策略;
c、11岁左右的儿童倾向于自发的、适时地使用复述策略;
b、复习的次数: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
c、复习的方法: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读背结合法。
(2)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其记忆的一些学习策略。
A、形象联想:充分利用头脑中的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应遵循的三条原则:形象化、组织化、联想化。
(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的学习策略。
A、群集:即归类。
(4)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
(5)阅读理解策略:
B、托马斯与鲁滨逊的PQ4R:预习(Preview)、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复述(Recite)、复习(Review)。
(6)问题解决策略:如布兰斯福德IDEAL:识别(Identify)、界定(Define)、探索(Explore)、实施(Act)、审查(Look)。
二、简答题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和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它包括怎样集中注意力、怎样设置学习目标、怎样确定与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怎样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怎样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等等。它决定了何时、何处、为何应用某种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控制各种认知策略的选择与执行的更高级的策略。它有助于提高认知策略的效能,促使学习者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并在特定的情形下对认知策略进行重新组合、调整,形成新的认知策略以应用于认知加工过程。可以说,元认知策略就像存在于头脑中的一个“教师”,这个“教师”可以随时告诉自己学习的情况,并提醒自己何时、何处应用何种学习策略,使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2、学习策略在学生的学习中有何意义和作用?(掌握即可)
掌握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经验。比如,应用精细加工策略可以将新旧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所学的新内容变得有意义,易于掌握。应用复述与复习策略可以牢固记忆所学的知识经验。有些学生表现出知识基础薄弱,这实际上是学习策略缺失的一种表现。
掌握学习策略可以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问题解决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受到学习策略的调节与控制。某些学生虽然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致使知识的应用与问题解决常常受阻。
学习策略是构成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成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依赖于学习者所拥用的知识水平,也依赖于学习策略的掌握程度。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如能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可避免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盲目尝试,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习策略既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1)教师的有关特征。教师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教学方式是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原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授、监督和评估学习策略的主导者,知识经验丰富、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习者的需要选择教授一些被证明为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各种心理品质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有效的学习策略的掌握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比较典型的关于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有三种:一是通用的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即单独开设的教授一般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训练课。二是学科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即根据具体学科而教授的适合特定领域的方法与技巧。三是交叉式式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即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先教通和的学习策略,再与具体学科结合,让学生把新学的策略用于具体的学习中。这种方法应用广,具有广泛的迁移性。教师以何种方式教授学习策略直接决定着学习策略的掌握水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