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随俗的延伸
(2011-04-15 03:54: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allen文學 |
其實人喝牛奶是没有必要的。
牛奶是给小牛喝的,
牛奶有助於小牛的骨骼發育。
人與動物的體質不一樣,
母奶建立了孩子的免疫系統,
更有助於嬰兒的腦部發育,
嬰兒腦部發育期為六個月,因此最好六個月後再考慮斷奶。
牛奶或奶粉是很營養,
但是多年來奶品製造商仍無法改造牛奶接近人奶。
嬰兒之外偶而喝牛奶攝取一些營養無可厚非,但是不必因坊間的謠傳而喝,
牛奶的蛋白質是人奶的三倍,
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反而失去了骨骼中的鈣質。
西方人骨骼粗壯不應歸功於牛奶的攝取,那是遺傳!
年輕人吃些正常飲食與當季蔬果是最好的了。
季節前與後的水果都不要吃,
因為都是人為制造的结果:催熟與延遲腐爛或是溫是種植。
尤其更不要勉强吃些不是當地的水果,
所謂入境随俗,这正是这句话的延伸。
孩子們,不要總覺得奇怪“老爸怎麼什麼都懂啊?”
我也只是跟各位一樣讀書而已。
讀書就是引導大家能舉一反三,
認真地讀,更要切實的體會、體驗生活。
就像南方人到大西北,不敢吃羊肉,结果怕冷的很。
北方人硬要在北方吃桂圆(這只是一例),结果火氣大。
到了南方就要照南方人吃的習慣與方法,
不信邪的人保證吃虧。
南方的東西在北方吃就是不健康,在南方吃却是有益的。
在北方不必吃南方的食物,偶而解饞倒是可以。
有人會说北方水果少,所以要吃南方的水果(這何嘗不是水果商說的宣傳手法?)。
其實北方無须南方的水果,自有替代水果的食物,因為老天是公平的。
南方人的體質需要水果,所以南方出產水果。
懂了嗎?
南方人冬天吃羊肉是没必要的,吃多了會流鼻血,北方人天天吃羊肉却没聽說哪個人流鼻血。
氣候决定體質,人也會因氣候不同而逐漸自動地改變去適應的。
我說的這些都是極普通的常識,但是却是多數人忽略的。
因為很多人都不用腦子。
何以為學問? 就是多問、多聞、多學。
讀書為何? 就是求知。
其實想想,博客、帖吧、俱樂部加起来,我還真說了很多。
那些都是我的體會與智慧的结晶!反而跟兒子們没說這麼多。
我没有養生之道,
就只有随時保持精、氣、神!
孩子們,希望我說的話你們要聽,
除了聽話還要做到!!
别讓我放棄,
被我放棄的人是悲哀的。
别只是嘴上甜,
嘴上甜的人好像狠受寵,却只是一時。
充實内涵讓人欣賞才是正途。
内蕴優質的人會自然散發誘人的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