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切的開始源自於愛,家是一切的源頭

(2010-07-16 17:53:28)
分类: allen論壇

    

   1+1=3,或=4,一男一女因愛而結合,築起了愛的小窩,卻還不能稱之為家。”家”,是個小眾,所謂一人為孤,二人為伴,三人以上謂之眾。當有了小孩之後,這個愛之窩就成為了”家”。

   家是社會的最小的組織,是社會的縮影,卻是影響社會最大的因。這個家要是搞不定還談啥將來?而這將來是誰的?是夫妻的還是孩子的?都不是,是”我們”的。從愛的小窩變成家,直到孩子成長獨立成家之後,又回到愛之屋。在這過程中若只是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不代表是對的,李驥說得好:愛是互相流轉的而不是單向的給予和接受。

   我始終認同孩子的童年是要無雜質的,就是要快樂與無憂的成長.,無論”人之初性本善”,或是”人之初性本惡”。人之初性本善,立意的基礎来自於人的腦子是最後發育完成的(生理的成長算是第二階段),而人的出生本是白玉無瑕的。人之初性本惡,立意基礎来自於基因的傳遞,正所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會打洞。但是無論如何,之後的行為则受到家庭的教養、學校的教育’社會的風氣與生長環境的薰陶等等影响;間接或直接决定了將來是善是惡,所以结論是一样的。

   父母給予孩子一切不代表愛,做到儘可能的保護也不是愛,讓孩子提前起跑更不是愛! 成長時的環境壓力與時間的緊縮也算是雜質,集所有的經濟能力給予孩子物質的滿足,是彌補自我小時的需求不足還是放下責任?為何不跟孩子一起做個玩具?捏捏陶土玩個泥巴?這樣的互動是花錢也買不到的!花盡媽媽的一切時間與精力去讓孩子學習多餘甚至未知的技藝,是培養天才還是滿足自己曾有的卻未完成的夢想?孩子不也是同樣的耗盡精力與時間?不斷的變換學習,孩子沒有休息,更沒有時間靜下來好好咀嚼與反芻,只有讓孩子逐漸厭惡學習。成龍與成鳳到底是誰的願望?

   不要浪費孩童時期模仿與學習的最佳記憶時刻,更不要忽略這是培養孩子人格成長的最適當的契機。讓孩子看到夫妻之愛,領受父母之愛,學習應對進退之度,接受兄弟姐妹間互讓與分享的愉悅;這才是天之倫愛之道。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這句話累倒了多少的父母與孩子,而成效呢?家的健全就能影響社會的健全。放下吧!伸出你的手牽著孩子接觸陽光、空氣、水,圈起你的手,讓家人習慣擁抱!

   不能再寫了,再寫我都要寫書了,各位慢慢翻閱體會吧!

 

 

 

附註:為李驥”原來愛也要懂策略”序

 

            趙樹海     2010. 05. 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