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上07:37出发到松江新城站,欲搭地铁至徐家汇换车,再与朋友会合。到了车站还来不及吃早餐,车子已到了,匆忙上车后才发现已无座位,随意靠著车厢,却不知是背对著行进的方向。车一站一站的过,人也是一站一站的上,逐渐把车箱的空间塞满。
在车厢乘载超出饱和点时,我开始感觉空气不足以让大家分享了,在到达徐家汇之前两站,我头昏、冒冷汗得直想吐,硬撑著到车站厕所吐了!用冷水抹了一把脸,换的士与朋友会合,九点半终於到达会馆.....
坐在台北館吃著鳳梨酥喝著熱茶,聽著館長介紹,等著朋友買飯糰。這是我第一次吃便利店出品的日式飯糰(三角形的),怎麼開都不會,弄了我ㄧ手。唏哩呼塗的吃完正好等到簡介要開始了,於是我們進入簡報室,看著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屏幕。
我們是從浦西進入世博,所以先參觀主題、案例、概念館,台北強調的的是”垃圾不落地”、”環保與回收再利用”以及”無線寬頻”(包含居家、生活、工作、醫療)。參觀完3D的”智慧城市—台北”的介紹,出門時在館內拍了一個大頭貼,帶著館長贈送的紀念品,然後離開了台北市政府展示的兩大主題的”台北案例館”。
入館之前的獨照

四角椎體的視屏

這是視屏裡看到的---水中之舞


這是我的大頭貼

出館時的合照
(二).
第二站是—通用汽車(這是在我的行程中自認最深刻的),介紹的內容相當完整與充實,可看性也高。這是談未來的交通與個人的行動工具,當然一切都是無污染(據我的感受與認定,這次世博的主題都不離環保),這是對2030年的預估,相當具未來性與科技的結合。
看視屏時是坐在汽車座椅上還得繫上安全帶,感覺自己穿梭在不同的時空與交通工具裡,尤其主觀的視線讓人很有身歷其境的效果。最後大頻幕拉下,你才知道自己只是1/4的現場觀眾,讓人意想不到的空間轉換與使用,深具效果!然後看到個人汽車的實品呈現!
這就是未來的個人車



(三).
第三站---中國船舶館,看到了中國造船業的沿革,從中國製造使開始了中國的航業與造船史(有資料、圖片與視屏)。最後用視屏模擬操作船艇在黃埔江的航行。時間到了午餐時刻,於是就在船舶館用午膳。
模擬操作船艇在黃埔江的航行


從船舶館樓上平台遠眺 世博文化中心

(四).
第四站---德國館,進了德國館,在貴賓室喝了果汁之後開始參觀,可惜那些產品的陳列過於粗糙,顯得凌亂,感覺不出世博的格調,唯一吸引人的是寶馬最新車種的資料介紹。在視屏室裡的球狀視屏很是新穎,趣味的介紹與設計總算讓大家忘了疲憊,再加上前一天以4-1踢走了英格蘭,使得現場氣氛熱烈!
可惜看不出視屏有啥內容(希望是因我的疏忽未看清)。回到貴賓室再用了飲料與finger food,與館員拍照留念,受贈紀念品之後離開。
德國館外貌
球形視屏
館內貴賓室小歇
與館解說員合影

(五).
第五站到了---日本,據謠傳參觀日本館要排隊四小時,想必夠熱門。可惜在進入之後發現,其設計參觀的流程不完善,其他輔助資料也不足,導致大家在視屏室之前再度開始排隊等待,用石鹮鳥為主人翁帶出以創造水與大環境環保為主題。可惜影片加上現場歌劇式的表演,過於冗長。出門後只記得那個長鏡頭的數位照相機,其他乏善可陳。
手邊沒有日本館的資料,補一些園景吧

(六).
很高興在參觀台灣館之前去了德國館、日本館,否則必是大敗興致,對比之下感覺台灣館是小而美的精緻主題與人性化的接待。
台灣館的主題是:”山水心燈”—廣闊的山、倒映的水、親善的心、祈福的燈。讓你走入以720度(兩個360度的交叉)設計的視屏空間,展示台灣綠能的空間、科技與溫和的人文饗宴,看著台灣特殊緯度的山水風光,讓你產生不禁想沐浴在其中的美好感受。
親自參與科技化的點燈動作,讓你能為世界人類與大自然祈福,然後到閒暇時聚會的大樹下,捧著奉上的特灣特有茶品,聆聽著台灣民間流傳的小曲,你會被包容在台灣溫暖的人情味兒裡,久久不願離去。
為了下一站,我們簽名、合照留念之後,拿著贈品不捨的離去。
台灣館外貌


點天燈

簽名留念
與表演者及解說員合影

回頭一瞥

(七).
第七站我們到了世博最宏偉的中國館,果然不同凡響!
正如我們之前的瞭解,五千年的文化豈容小覷?
建築的形象象徵著吸納與包容。想在館外照像,卻找不著任何背景足以代表全貌,必須在離館一公里之外的高處才得以照到中國館,此時才後悔在主動與被動之間放棄了曾有的機會。
不說世博,光是中國館就不可能一天看完(尤其內含各省館),所以腳程加快的走馬看花卻也領受不少。
中國館的主題是:走向綠化,創造自然。以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為主軸,帶出中國與世界的接軌和未來。在影片中看到農民工對國家的辛苦與貢獻,也看到中國重建、復甦和新城創建的精神與速度。
海納百川,果然是如此解釋!
這是聞名中外卻是動態的"清明上河圖"

人實在太多,只能在這留影

(八).
最後我們來到了上海館,上海在中國的文化、經濟、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地位,從印象中的十里洋場,帶到現代化的摩登與多元化的國際都市。在影片中我們乘著舟、車(馬車、電車、腳踏車、三輪車)瀏覽了整個上海,由白晝到黃昏再到燈火輝煌的夜上海;從黃埔江的碼頭開始遊江、上岸、在回到江上之舟,繞了一圈也繞出了文明與世界一村的情境。 離開上海館,我們到世博文化中心用了晚餐。
這是園內的接送電動車

這是世博文化中心

(結語).
吃完飯時間已到九點半了,搭上渡輪離開了世博,遠離了令人嚮往的上海,回到賓館已是半夜十一點二十分,整個人都癱了,打開電視聽到說當天有四十萬人次。
因為只有一天不可能窺視全貌,於是我們巧合的從台北館開始,到上海館結束。欣逢台北(松山)--上海(虹橋)直飛的開通,不正巧點出了兩岸攜手共創未來的遠景嗎?!
這是在渡輪上用手機拍的黃浦江夜景

2010. 06. 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