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5后的管理挑战:从“警察”到“教练”的领导力进化

(2012-03-05 08:42:41)
标签:

管理

转型

教练

领导力

警察

福特

责任

利益

激励

85后

财经

85后的管理挑战:从“警察”到“教练”的领导力进化  http://s7/middle/60f144b7gba6d535c89b6&690
(该文章同步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http://club.ebusinessreview.cn/blogArticle-116146.html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传统的西方经典管理模式,正在遭遇现实的巨大挑战。

 

分工越来越明确,与此同时,公司内部基于职责不清的争吵声越来越大;目标越来越清晰,与此同时,公司内部关于目标达成的管控分歧越来越大;预算越来越透明,与此同时,公司内部关于预算与战略的相关性渐行渐远。

 

诸如此类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多。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习惯于“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者,习惯了计划、控制、流程等方法,用高度严密的监督和检查体系,推进公司内部的各项目标和计划进展。但这种“警察”式的管理模式边际产出越来越低,如果你持续高压,员工们会用隐形罢工甚至是跳槽,来表达对你的严重不满;如果你一味相信奖励的力量,那么接下来就会发现,除非奖励数额很高,否则大家做事的动力会严重衰减。

 

这便是目前大多数管理者遭遇的管理瓶颈。更要命的是,早几年他们还在谈论80后员工的管理如何如何难的问题,现如今,他们已经开始面对85后、90后的员工。这些职场新人们与80后大大不同,对于工作的定义和属性,早就不是原先的“找个工作”那么简单,只要不开心,工资高低都不是决定是否离开的理由。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们开始困惑:到底如何才是有效管理的升级之道?

http://s8/middle/60f144b7g790aeee37477&690
 

有些企业家想到了国学。于是,我们在芸芸中小企业中发现,《论语》、《子弟规》等被当作企业统一思想的有效武器,甚至都被计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企业上下到处是郎朗的读书声,好不壮观。但半年下来,能坚持的很少,大多数企业不是换了教材,就是恢复到“警察式”管理的状态,所谓的“以人为本”的那些漂亮口号,也在落满灰尘的墙壁上落寞孤寂。

 

这种本质上仍以“搞定员工”为出发点的管理思维,仿佛是固化了的“冷战思维”。绩效和效率被当作唯一的衡量标准,所有的员工都被纳入到一个机械化的模型之中,公司企图通过控制员工从行为到结果的所有环节,进而得到自己最想要实现的绩效,但所有的管理者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你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情绪有理智,既有神性也有兽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听人摆布、任人使唤的冷冰冰的机器。

 

当管理者重新把员工作为“人”,而不是“机器零件”或者“流程棋子”时,他们马上发现,“警察式”的管理模式迫切需要转型。问题是,往哪转,怎么转?

 

从“警察”到“教练”的领导力进化一:从“棒打出业绩”到“教练出能力”,与其天天“恐吓”,不如上下“合作”。

 

上级与下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在企业管理历史上一直有争论的问题。斯密时代,劳动分工论是轴心,直到亨利·福特和斯隆时代,上级的主要角色都还是“监督和控制”,以期让不同的下属产生最大化的绩效。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棒打出业绩”成为主要的管理模式,预算、控制、督导、质询、计划等等都是这种“警察式”管理的主要形式,于是从军队管理演化来的“服从”也成为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唯一形式,这背后的逻辑仍然是“权力”,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如此。

 

85后和90后的崛起,却宣布这一模式的终结。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模式转变,企业作为正式组织的属性不是在加强,也是在削弱,上下级之间“合作”的关系越来越强烈。他们之间不仅有分工,不仅有职责,更有为共同结果而合作的主客观条件。与其天天“恐吓”,不如上下“合作”,这将是未来五年中国成长型企业管理者面临的现实,但这也是打破企业“官僚化”的好方法,唯如此,才减少那些高高在上的“瞎指挥”。

http://s7/middle/60f144b7g790aef275a16&690 

如何做?推荐全球领导力第一畅销书,库则纳先生的那本《领导力》,关于领导者五大实践分别是: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这也是教练管理者必须经历的五大修炼。

 

从“警察”到“教练”的领导力进化二:从“只认规则不认人”到“既认规则也认人”,制度处罚是及格线,激励人心是增值线。

 

毫无疑问,管理者有一个天然的使命就是捍卫规则。从这点出发,怎么强调规则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有时为了维护规则得罪人的事也要做,这才有管理的公平和效率的提升。

 

但问题是,管理面对的永远都不是理想化的教科书状态,而是随时充满无数变量的现实状态。现实是,当你的明星员工违反规则,你到底该维护规则还是维护员工?当规则被你捍卫的如同铁板一块,但你的员工却接二连三离职,你该怎么办?当相同的规则在别的公司可行,却在你的公司不断碰壁,你该怎么办?

 

所以,管理永远不是商学院教授的理想国,而是管理者的求经路。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都要在两难的情况下做权衡。这个时候,做“警察”是容易的,因为规则上早有规定,强力执行就好了。但这种方式对目前的企业是否适合,具体到具体的每一件事和每一个员工,该如何保证规则与效果的结合,毕竟你想要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让规则为公司的利益服务。

 

因此,管理者永远需要把握的一条中间线是:制度出发是及格线,激励人心是增值线。当有人破坏规则的时候,捍卫制度是必须的,这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然而,如何既保护规则,又拿到最终想要的结果,这个时候需要加入激励的力量,同理心、改进措施、帮助提高,这些都是典型的“教练”管理者的做法,也是目前很多管理者正在做的管理转型。

 

如何做?推荐《教练领导力》的“五要五会”方法论,即:要会提问题,要会做激发,要会做辅导,要会做反馈,要会做改进。这也是管理者从“警察”进化到“教练”的必备技能转型。

 

从“警察”到“教练”的领导力进化三:从“责权利对等”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担是起点,利益共享是终点。

 

提到执行力,恐怕没有企业会陌生。从这些年的管理咨询实践看,若要问如何提高执行力的时候,有些企业除了承担责任或者信守承诺之类的理念口号,真正落地为可操作的行为措施的极少。

 http://s10/middle/60f144b7gba6d5961a899&690

这也是最近五年以来,被管理企业界误读最多、解读最多的一个词。一旦企业业绩不佳,很多老板和管理者考虑的第一问题是员工执行力不强,但半年之前万科总裁郁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多数企业把业绩归结于员工执行力不强,除了客观上确实存在这类问题以外,很多一部分原因在于,管理者企图将责任推给员工,让员工承担业绩不佳的责任。说白了,执行力不强的背后,一定要追究领导力问题,否则执行力就成了高压下的个人服从。

 

所以,再次回到管理的角度,我们已经认同了“责任是一切管理的起点”这一事实,但这不并代表,一定要通过大棒的方式,将员工与责任绑在一起。除了责任锁定与共担之外,最核心的是聚焦双方的共同利益。没有责任的利益是妄想,没有利益的责任是空谈。从警察口中的“责任”到教练心里的“利益”,这一步的转变,会减少很多的管理纠结和争吵。

 

如何做?推荐《绩效领导力》的操作模式。从部门共同目标开始,到有效沟通,到节点共享,到问题协商,到改进提高,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是基于“共同利益”,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从警察到教练,你进化到哪一段了?

 

 

(未完,待续)

第一领导力中心·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发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leadership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