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速度“变形”:“速度论英雄”的实用主义该退场了

(2011-07-25 08:30:43)
标签:

速度

变形

实用主义

事故

企业

管理

一夜暴富

赌徒

增长

下跌

财经

速度“变形”:“速度论英雄”的实用主义该退场了

http://s6/middle/60f144b7ga8d38741a985&690

 

这个周末,我们的心情一点都不轻松。

 

先是京珠高速上出现了严重的客车火灾事故,41条生灵瞬间离开人世;后又有温州动车特大脱轨事故,我们前后目睹了铁道部对逝者尊严的漠视以及温州人深夜排队献血以致交通拥堵的温情;后来,又听说哈尔滨南岗区一栋居民楼部分发生垮塌事故,尽管到现在我们还是不知道这栋楼的建筑年限,但从图片上看,至少它还是一栋年轻的“楼”。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还有此前不久,被传出的“杭州湾大桥” 问题以及“胶州湾大桥提前竣工”问题,仿佛在一瞬间,我们开始集中面对安全事故问题。如果再加上自非典开始,我们遭遇的诸如三氯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我们会感受到不断涌现在面前的质量危机与急功近利恶果,无数的事实都在提醒我们:强调“速度为王”的逻辑与原则已经开始遭遇安全与底线的挑战了,一味的高速增长与某些人的好大喜功,最终会得到规律的报应,只不过还会牵连很多无辜的受害者。

 

受“速度第一”思维影响的,还包括中国企业。

http://s12/middle/60f144b7ga8d38a89537b&690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销售额从千万到亿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从百亿到千亿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上市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产品多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总之,中国企业在过去的十年,经历了同样的奋起直追,经历了同样的大干快上,经历了同样的速度为王,以速度换质量的逻辑,以速度换实力的逻辑,以速度换规模的逻辑,在大多数中国企业身上应验,那些敢于寂寞,在速度上始终保持保守作风的企业,却被同行们耻笑为愚蠢,直到这些速度上“慢一拍”的企业最终笑到最后,那些坚守速度第一的企业才意识到愚蠢的是自己:何止是愚蠢,简直是愚蠢。

 

国内某著名地产企业去年刚过千亿,在成为行业第一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了榜样可学,而这个时候的业绩压力丝毫不减,当年的“速度第一”成就了自己,可是未来呢?

http://s14/middle/60f144b7ga8d38da28bed&690
 

国内某著名家电企业六年前就已过千亿销售额,在成为全球白电领导品牌之后,接下来的几年,业绩始终徘徊在千亿上下(还要包括集团旗下“不务正业”的房地产业),他们的成长也得益于“速度第一”,但拼完速度之后,还要和对手拼什么?是内功吗?可是,什么是内功,这家企业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

 

国内某著名电信设备公司,刚刚进入世界500强,它的发展速度一直很惊人,并被竞争对手誉为“可怕的狼”。问题是,成为500强就是终点吗?如何在成熟的欧美市场立足,恐怕他们在中国“速度第一”的经验无法复制,对他们而言,一切可能需要从头开始,而这个时候,速度一定不是第一位的,可什么才是第一位的?

http://s16/middle/60f144b7ga8d38f986b8f&690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这些问题都不好回答。庆幸的是,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中国企业开始反思“速度第一”的问题,开始检讨“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这场被誉为中国企业“冬天”的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反速度”的第一课。后来陆续出现的三氯氰胺、染色馒头、CPI持续上涨、达芬奇家具等事件,又在为中国企业敲响警钟:利用消费者无知的时代要结束了,昧良心的暴利时代要结束了,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口碑与持续增长的时代要结束了。那么,在速度的年代过去之后,尤其是中小企业该如何作为?

 

第一,远离“一夜暴富”的想法吧,这种赌徒心态不适合做现在的企业。做企业需要抓住机会,需要利用资源,需要借助关系,但这些一定不是常态,真正的常态一定是付出才有回报,播种才有丰收,经营企业的目的如果是赚钱,那么与其说你是企业家,不如说你是生意人,要做企业家,经营企业是一种事业,赚钱仅仅是它的结果。

 

第二,谁说做企业每年都应该增长?有一种增长叫“下跌”,有一种下跌叫“增长”。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GDP每年10%左右的高增长,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企业销售额每年20%以上的高增长,但请大家记住,既然是经营就一定会有起伏高低,总在高处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企业必然会面临业绩下跌。可是,当业绩下跌的背后,你是在牺牲业绩提升管理内功的时候,谁能说今天的“下跌”不是为明天的增长做准备?反过来,当业绩上升的背后依然是抓机会、游击队管理、利用客户和员工的情感等方式,谁能说今天的“增长”不是为明天的“下跌”做铺垫?

http://s14/middle/60f144b7ga8d39106d6cd&690 

第三,速度的背后是效率,(客户)满意的背后是效能,效率关注短期,效能关注长期,请把眼光放在效能上吧。是每天等着金鹅生一个金蛋,还是等不及了,一下子杀死金鹅取出所有的金蛋?很不幸的是,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等不及这种耗时的产出,他们在效率的名义下,往往最大化利用公司资源,最后靠速度制胜。在这里给各位的建议是,请让效率让位于效能吧,这样做才会有真正的企业,否则仍然是草莽流寇而已。

 

 

(未完,待续)

第一领导力中心·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发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leadership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