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第一领导力中心官博
第一领导力中心官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4
  • 关注人气:7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中那些“被和谐”的冲突

(2010-11-23 06:58:06)
标签:

和谐

企业

冲突

进攻

妥协

果敢

和事佬

和稀泥

领导力

财经

《转型:中国企业未来十年管理新航向系列专稿》之三十

企业中那些“被和谐”的冲突

 

http://s9/middle/60f144b7g95a5fff32108&690



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了“冲突”,企业发动的驱动力何在?而作为冲突另一面的“和谐”,如果被理解为“和稀泥”,这对于企业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争吵和冲突被一些中国企业视为“洪水猛兽”,仿佛每天办公室的“其乐融融”才应该是企业的常态,一切有可能发生冲突和争吵的机会被提前“踩刹车”,小心翼翼和满脸堆笑成为企业通行的潜规则,于是在一片虚假和谐与繁荣之中,企业的危机悄悄种下,隐藏在“被和谐”之下的潜流暗涌,等待伺机爆发的那一天。

 

问题是,这种“被和谐”的状态能持续多久,那些被掩盖的冲突到底会以什么方式最终爆发,企业能否接受这种“假和谐被刺穿,真冲突更激烈”的地震与火山吗?

 

http://s6/middle/60f144b7g95a6017b2bc5&690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面对冲突,企业当中往往会有三类人,他们选择的方式不同,最后获得的结果也就不同,对企业自然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1.妥协型:

也叫退让型。此类管理者和员工,在冲突前后,选择的大多是妥协的方式,以自我利益的牺牲妄图避免和减少冲突,哪怕是底线和原则上的妥协,只要最后没有爆发冲突或者冲突对彼此关系的伤害罪下,妥协型管理者和员工都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冲突发生前,妥协型管理者及员工尽最大努力去协调立场,千方百计的了解对方为什么起冲突,冲突的利害点在哪里,如何向对方让步以避免这样的冲突;如果冲突注定要发生,这类员工往往会提前亮明底线,同时在对方的步步紧逼之下,较早就选择在原则层面上妥协,以换取最后冲突的提前结束。

 

这种形式的“和谐”,往往在“和稀泥”或者“各打五十大板”的领导者的参与下结束,妥协型员工往往满腹委屈但却无从表达,往往认同了这样的结果。

 

http://s7/middle/60f144b7g95a603c39606&690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有两个:第一,冲突中往往蕴含着新的机会,在观点碰撞在扼杀或者缺少必要的争辩之时,以偏概全的结论往往成为接下来行动的指导,而这样的行动是否真的会为企业带来利益还很难说,以牺牲企业利益的方式来减少或避免冲突,这已经将冲突之于企业的意义进行了扭曲;第二,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妥协,他/她总有承受不住的时候,比如不可能拿企业的核心利益去换得让步,那样的话,企业也不会答应,一旦这种妥协和让步积累到一定程度,远远超越了当事人承受的范围,妥协型的管理者和员工就会爆发,这种长期压抑之下的爆发,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危机和破坏,给当事人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鱼死网破式的结局绝不是我们想要的。

 

2.进攻型:

也叫强势型。此类管理者和员工,大都比较强势,在观点和问题上,往往会据理力争,哪怕这种“理”是建立在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司利益之上。一切以是否能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这件事能否获得解决,什么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为归宿,咄咄逼人、来势汹汹,长此以往,与企业当中很多人的冲突不断,企业内部的损耗也逐渐加大。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这类员工从来不害怕冲突,也不回避冲突,有了意见非常愿意表达,而且一定要说服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这种强势的好处是,可以让企业内部形成充分的讨论,尤其是涉及到和从何从的战略问题,激烈的争论总要比“集体的沉默”来的更有利一些,如果这种“主动进攻”在相应的制度规则之下,其他同事也可以用这种讨论与良性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碰撞观点,那么这种企业除了活力四射,更可以获得新的创意,在“理越辩越明”的逻辑下,不断向前突破。

http://s8/middle/60f144b7g95a604d9f2e7&690



 

然而,这种“进攻”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如果强势的前提不是从公司利益出发,如果进攻别人仅仅是捍卫自己的利益,如果这种进攻没有了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如果公司里的其他员工总是在扮演妥协的角色,那么这四种情况任何发生一种,对于企业的负面影响都很大。如果这种强势是发生在领导对员工,强势的领导对妥协的员工(这样的情况极易出现,而且是企业常见的大多数情况),这种形式的“和谐”,是以一方的标准强加给另一方为条件,尽管最后达成了一致,但不对等的前提却容易为忽略,公司长此以往,累积起来的不满会转化为企业危机的种子,只要时机成熟,一个小的引爆性事件都将会把企业置于死地。

 

3.果敢型:

也叫原则型。如果说妥协和进攻都不是可取的冲突解决方式,那么果敢型的管理者和员工在冲突发生前后的表现则可圈可点。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果敢型与妥协型、进攻型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切以原则与双赢作为出发点和条件,视冲突为机会,视解决问题、获得双赢为限制条件,所有的争论都要回归到是否符合公司利益和原则,这种基于原则出发的冲突解决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领导因为员工做错了某件事批评下属,三类不同的员工对此会做何反应?

 

首先看妥协型的员工。既然领导批评,他既是领导,而且水平又比我高,对于领导的批评,接受即可,哪怕内心中有一些不满或者需要解释的地方,但一切在妥协型员工看来都没有必要,减少冲突最好,不发生争论最好,沉默式的认同最好,于是听话照做成为妥协型员工的最好选择,尽管他/她的内心仍然对领导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

 

再看进攻型的员工。领导批评我,凭什么呀?我哪点做的不对了,这件事上,领导是这个观点,我是另外一个观点,凭什么说我的观点错,领导的观点对呀,就因为你是领导吗?不行,我非得争了子丑寅卯,要是我的观点没被认可,这事没完。

 

http://s5/middle/60f144b7g95a607f11264&690



最后是果敢型的员工。我错在哪,领导对在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以往有没有类似的例子,这次错误我能收获什么,为什么领导与我的观点不一致,他的出发点和我有什么不同,我要坚持的地方在哪,我要改进的地方在哪,我如何改进,如果领导违反了原则和制度,我也一定要大胆表达出来,争理不争利。回归原则,往往是果敢型员工的最大特点。

 

在你的身边,哪类管理者和员工最多?你在大多数情况下,接近哪类冲突型员工?你对冲突的态度是什么,是否发现和参与了“被和谐”的冲突?

 

凡此种种,回答问题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对于冲突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妄图在一个没有冲突的企业环境中生存不现实,妄图在所有的冲突中当和事佬、和稀泥、不表明黑白态度也不现实,核心是,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冲突,如何收获冲突之后的东西。

 

 

(未完,待续)

第一领导力中心·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发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leadership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