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亚迪不是在“造车”

(2010-11-12 08:50:29)
标签:

比亚迪

王传福

f3

巴菲特

汽车

新能源

奥迪

领导力

财经

《转型:中国企业未来十年管理新航向系列专稿》之二十五

比亚迪不是在“造车”

 

http://s7/middle/60f144b7t94c901b29bf6&690



十年前,一个曾经流行的笑话是:刚刚“出世”的奥拓,唯恐受到众车界大佬们的欺负,尽管有来自“铃木”的背景,但还是觉得不够硬朗,于是只要碰到欧、美、日系汽车,奥拓总忘不了来一句:千万别欺负我,我哥是“奥迪”。

 

十年后,进入青春期的奥拓已经可以独立闯荡世界了,“我哥是奥迪”的标签也不用经常示人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又一位车坛后起之秀比亚迪与奥迪的新版“关联”:同样是“迪”,在没有够“奥”(音义:第一名,顶级,同奥运会)之前,就先将就着“亚”吧(音义:次一级,比顶级低,同亚运会)”。

http://s3/middle/60f144b7t94c903ae3752&690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比亚迪也果真没辜负“亚迪”的名号。以其经典产品F3为例:

20054月,比亚迪首款新车F3正式下线;

20059月,短短5个月之后,F3在济南首发,并同时在杭州、深圳也陆续上市;

20071月,比亚迪F3单月销量突破10000辆,当时作为本土品牌单一车型首次跨入“万辆俱乐部”,与伊兰特、凯越、福美莱并成为万辆俱乐部的“四大金刚”;

20076月,比亚迪汽车的第10万辆F3轿车在西安下线,创造了自主品牌最短时间超越10万辆的产销新纪录。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在比亚迪2009年报中,汽车无疑成为其三大产业的最大亮点:公司总营业收入394.69亿,汽车业务为209.91亿,占到53%;公司净利润37.94亿元,汽车业务盈利35.13亿,占到92.6%;全面实现汽车销售45万辆,其中主打产品29万辆,成为国内轿车单一车型冠军。

 http://s11/middle/60f144b7t94c90503856a&690

如此骄人战绩,使得股神巴菲特笑逐颜开。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在巴菲特与盖茨2010中国慈善活动中,比亚迪的王传福无疑成为最吸引眼球的“陪同者”:巴菲特与盖茨不仅全程选用比亚迪M6作为公务车,而且还参观了比亚迪深圳的电动车工厂,所到之处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在为比亚迪做着公益广告,这等风光引得国内众多企业眼红不已。

 

不过,王传福不是李书福,造车本就不是他的本业,也没有李书福那般收购沃尔沃的雄心壮志。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车”仅仅是王传福的一个平台与载体,就好象门户网站也需要和其他传统纸媒体一样要有新闻,核心的不是新闻,而是网站的传播方式。而王传福借“车”这本经,唱的却是“电”的文章——电动车(新能源电池)。隐藏在风光的汽车销售数据之后,还有有几个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2000年,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中国第一家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2002年,比亚迪成为诺基亚中国第一家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2003年,比亚迪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4.0亿支,一举超过三洋,成为全球第一;

2004年,比亚迪锂电池市场占有率20% ,位居世界第二。

http://s8/middle/60f144b7t94c9062efc57&690

在电池领域如此风光的历史,优势太过于明显。显然,这不会让王传福因为目前手机电池业务销售收入下降,而选择抛弃电池。相反,比亚迪在深圳成立的新能源基地,本就是为电池业务升级准备的“伏兵”。

 

一边是传统产业的“汽车”,一边是朝阳产业的“新能源”,王传福不会不知道,单靠一两款明星产品,来撼动百年历史的汽车制造业,这未免有点“唐吉珂德”。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从汽车行业发展看,没有规模效应,没有品牌优势,没有技术领先,单靠成本与价格,很没站住脚,低价竞争的背后往往是成本控制,当成本控制没有空间的时候,拿什么来拼对手?

 

况且,汽车的低端市场还有吉利、力帆、长安们的围追堵截。从今年的数据看,20108月份比亚迪汽车销量为31069辆,这不仅是连续几个月销量下滑的延续,也创下了比亚迪年内汽车销量的新低,距离其80万辆的年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比亚迪也顺势将全年销量目标从80万辆调整为60万辆。

 

而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又有国家政策支持,市场还没有出现领导品牌,以电池行业核心技术为起点,开发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潜能,做家电、汽车、环境等行业的“能源发动机”,这个市场空间有多大,不是靠想象就能计算出来的,好比计算机产业的“英特尔”一般。是选择生产计算机,还是选择生产芯片,不同的选择就意味不同的战略和结果。

 http://s9/middle/60f144b7t94c909df26d8&690

汽车搭台,新能源唱戏;需求搭台,优势唱戏;行业搭台,团队唱戏。这恐怕是比亚迪真正的战略所在,也是比亚迪带给中国企业转型的启示。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在很多企业家看来,外行的风景永远都那么的诱人,而本企业所处的行业永远都是在“打打杀杀”。有多少企业在遇到竞争压力之时,禁不住“外行”的诱惑,选择进行“多元化”来缓解主业之痛。只可惜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短期行为,最后不仅耽误了主业,更浪费了本就十分有限的企业资源(包括资金、团队、管理模式等等),落得面目全非,等到彻底清醒过来,恐怕为时已晚。

 

有没有核心骨干团队,有没有成熟的业务模式,有没有满足客户需求的独特优势,这三点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有限多元化”的必要前提。正如王书福一样,用“造车”的平台,来延续能源产业的优势,在团队不变(核心骨干未变)、业务模式不变(从产品到客户的渠道、营销等策略)的情况下,无非是改变另外一种平台,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成功将公司优势与客户价值对接,这是转型成功的必要保障。

 http://s3/middle/60f144b7t94c90aa44262&690

巴菲特选择比亚迪,甚至愿意为比亚迪做免费的形象公关,看中的绝不是比亚迪汽车的一时风光。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投资人的眼里最重视什么,他们将什么样的企业定义为持续获利的企业,而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远远比比亚迪在汽车市场上的营销方法更难回答。

 

至少,我们应该懂得,比亚迪不是在“造车”。

 

(未完,待续)

第一领导力中心·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转载、发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leadership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