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经祥:一个怀揣梦想的北漂者

(2012-08-19 15:35:21)
标签:

流沙

书法

刻字

艺术

宋经祥

北漂

印象

杂谈

    http://s11/middle/60f02773nc79ea070085a&690
    来自黄土高坡,凭勇气一头闯进京城;生于书画之乡,靠勤奋十年挤入书坛。他就是青年书法家宋经祥,一个怀揣艺术梦想的北漂者,一个初露头角的书坛新人。

    经祥自幼热爱书画,虽是农家子弟,但陕西户县这一著名的“农民画之乡”和“诗词之乡”,让他从小耳濡目染了那里历史文化底蕴。他的书法启蒙教育源于家庭,得益于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他祖父是村里的“活字典”,父亲是当地农民画的佼佼者。小学时他的字就被老师贴在墙上展览,中学时已能为乡里乡亲书写春联,工作后便自荐到乡政府当文员,写字成为了他的业余爱好,并一直默默坚持。

    寒门出生的他深知自己的家底,在他清楚地知道写字不能养家糊口时,便开始学习书画装裱,他的悟性颇高,很快掌握了装裱技艺,并有了自己的装裱工坊。2000年的新年,他作出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个决定:北漂,去北京发展!

    2000年1月24日是经祥终身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他靠借来的几万元钱,拉上设备,带上裱工,拖家带口从老家出发,满怀喜悦和希望进京了。然而不巧的是他赴京的时间已是临近春节,不少驻京办的工作人员已回老家过年。在鞍马劳顿之后,一等就是两月,眼看着在京城的花销越来越大,工人工资不能欠,水电费不能欠,生意却迟迟没有开张。走在北京寒冷的街头,他心里特别没底,特别想家。节后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生意才慢慢有了起色,但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并未得到改变。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到京十个月的时候,生活跌到了谷底,从老家带来的几万元所剩无几,是咬牙坚持还是打道回府,忧心忡忡的他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但经祥毕竟是一个能吃苦的汉子,他用勤奋和坚持在京城“装裱”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初到北京时,他甚至不知道启功是谁;曾去为客户送裱好的字画,可到客户那儿,画筒空空,字画早丢了……想着一路走来的窘境和辛酸,经祥禁不住眼泪满眶。
    北漂生活稳定后,他便在裱画之余潜心书法,临池不辍。后又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学习,并迷上书法刻字,成为“王志安书法刻字艺术工作室”的入室弟子。北漂的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导师和交流圈子,并有幸得到了诸多名家的指点,心胸顿开。

    经祥的书法取法传统,碑帖均有涉猎,他对魏碑情有独钟,尤其喜爱魏碑那种沉雄硕健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沉着老辣,迟涩的线条,苍劲的笔力,挥写出魏碑古朴厚重的韵味。他的书法刻字有较好的夸张和变形能力,或大刀阔斧、激情飞扬,或不激不厉、娓娓道来,将笔墨的灵动与雕刻的凝重巧妙契合,意象万千,极具装饰性。他对刻字艺术是这样解读的,以刀为笔,记录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将心灵感受呈现出来。他眼里的好作品是“俗中有雅,雅中蕴俗,大俗方能大雅,大雅亦能大俗,雅俗之境,是不同的人之境。把普世之价值用之于书法,用之于刻字,善莫大焉。我愿一生为之,如古人之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对书法和刻字艺术一往情深、孜孜以求的经祥,用笔用刀砥砺艺术,用心用情感悟人生,这是他北漂的最大收获。

                                                                      岁次壬辰年秋流沙于晋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