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静静的顿河
(2016-09-08 09:41:08)| 分类: 读书 |
葛利高里回到了家乡,抱着他仅剩的唯一的骨肉,内心再也无力奔跑。
“好啦,葛利高里在多少不眠之夜幻想的那点儿心愿终于实现了,他站在自家的大门口,手里抱着儿子……
这就是他生活中剩下的一切,这就是暂时还使他和大地,和整个这个在太阳的寒光照耀下,光辉灿烂的大千世界相联系的一切。”
故事没开始多久就已经酝酿着战争的种子,家里的各种闲杂事件都被这耗时七年的战争给覆盖。整个家族,他先失去了哥哥,再失去妻子,然后是跟命运抗争了一辈子的老父亲,顽强而坚忍的母亲也随后在盼望他的消息时撒手而去。他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回到自己的村里来,想要和等候并甘愿追随自己的阿克西妮亚远走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却在逃亡途中她不幸被子弹拿走了性命。
我记得太多关于葛利高里对于身边一切事件的反应,他敏锐直率,冷静而果断,不屈不挠,既是个理性的执行者,也是英雄主义的和平者。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而他从年少开始摇摆不定的感情,是娜塔莉亚和阿克西尼亚魂牵梦绕的支柱。
在一部75%都描写战争的小说里,没有人会去追究他这样一个浪荡市痞真心爱谁,只会在意他曾经拿过多少十字章,赢取了多少场关键性的胜利,投靠了红党还是叛军,面对危急的情况是怎么样从敌人的手下逃跑。而始终让他牵挂着回去家乡也念念不忘的,不是他的两个孩子,不是曾为他自杀的发妻娜塔莉亚。除了他的老父母,是他得到又失去、心有恋又有悔的阿克西尼亚。这个他人之妻,妖媚而风韵的女子。我曾多次想象过阿克西尼亚的样子,她的眉目她的面容,她走路的姿态,她落着泪依偎在葛利高里怀里,她因为葛利高里的一句话随时就能追随他而去的果敢。她的整个人生在遇到葛利高里之后就只能围着他转了。
战争年代,家家户户哪里有得安宁日子。东家长西家短,村子这么点儿大,多少流言蜚语不消半日便人人皆知。谁家的儿子曾在战场上立功,谁家儿子又被炸坏一条腿,顿河对岸的红党有多少炮弹多少骑兵,大家都明了。人心惶惶,土地也因那一次一次的撤退而荒废。一开始大家怀着热情想要推翻的政府,最后是没有力气再坚定什么立场了,谁能让战争停下来,就支持谁。
广袤的草原,静静的顿河。河岸是茂密的树林,树林边儿上是朴素的村庄,生养着这河边的子民。哥萨克们的家园,小打小闹就活色生香地过下去,而战争摧毁了这一切。花多大力气推翻了旧制度,而新的制度又得不到民众的支持,政治家玩的花招儿,实验田还是老百姓的民生。
哥萨克们靠马生活着,全文里如果把关于马的情节删掉,这大概就让故事变得了无生趣。哥萨克们在马背上长大,懂得如何饮马,就像普罗霍尔那话说的,不把马照料好,根本活不到今天。而战争的迁移,军队的抢劫与欺辱百姓,炮弹的轰炸,不管是种粮食的土地,还是砖瓦的屋子,放粮的谷仓,全都惨遭不幸。最苦的还是庄稼人,全村撤退就错过栽种时,来年颗粒无收;而到了收割农忙时,前线征召所有的青壮年甚至不残疾的老年人去补充军力,家里仅剩下妇孺与孩童,如何能填满谷仓。
关于麦列霍夫家的七年,就这样画上句点。一个家族在历史的推动下的变更,最后只余下无尽的悲凉以及还没有完结的战争。葛利高里完全成为了我心目中正直坚韧而兼具柔情的哥萨克形象的代表人物。
就让顿河静静流淌,庄稼重新生长,村庄里再孕育新的生命。
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等待和追赶。——葛利高里
读完一本类似人物传记的小说,似乎在说着一切不确定的人生的一种经历,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也不用清楚的了解各种是非观念以及人情冷暖的际遇变化,最终人都追求一种和平安定,并且在利欲的促使下,做出一些看起来符合自己世界观的决定。一本书,只写一个人的一生,就已经显得布满沧桑了,而一个人的内心更能在详细的故事情节下流露。我们的一生又追球什么,不要时时变化,最好最初的追求,在落叶归根时,感觉还是同一个,就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