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今天终于把这个叫做海派三叔的人写的盗墓笔记看完了,也是读研之后发现自己读书很少,就自己从网上找了个书目开始看,始终认为读书可以养人,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一些气质,一些我特别喜欢却自身没有的气质。总是认为虎落平原被犬欺的境地是自身造成的,你应该再试图回到当初的山林。所以,想做一些事情,终究对于自己的际遇是感到一些悲凉的。用阿满的一句话就是: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打小除了背背古诗三百首,看看电视剧,看看四大名著,真心没有培养自己读书的本事来。所以后来就开始按照这些书目去读书。
慢慢读下来,感觉最大的感触,尤其是比较长的著作,他都会随着你对书目的阅读而慢慢融入到角色里面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演员最大的表演天赋都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只有当你阵中融入到这个角色里面的时候,你才能根绝到那种角色给你带来的震撼。 开始的时候,看到长篇小说给我震撼的两个一个是《大秦帝国》一部类似于史诗般的长虹巨作,另一个是复仇的《基督山伯爵》。每次看到最后的时候,总是感觉角色的渗透在你生活里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
看到我如此喜欢读书的朋友,也就推荐了这部看似荒诞的盗墓笔记,也就感觉可以拿来读一读,当做一个消遣了,通过这么久的磕磕绊绊,终于在今天读完了这部看起来 辗转起合的悬疑小说。与上次看到大秦帝国那个时候为秦朝瞬间衰落的痛苦的感觉不同,看完这部小说的时候,似乎感觉自己能够适应好多所谓的生离死别,英雄末路。并非无感情而是感觉一切都应该是顺应自然而发展下来的。
对于书读到最后的感觉,作者在论坛上贴上自己的帖子,让人观看,到后来成名出书,慢慢的丢弃了最初的热爱,开始有了敷衍的成分。真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急的出书要求,故事情节又不是全部听来的,构思必须要合理,对于前文的总结又要积极到位,所以,越到后来,作者需要越花心思。读者看起来也越来越需要随着作者心思走下去,不能轻易的就被人丢弃。作者说写作是一种修禅,有时候对自己喜欢的坚持是一种修禅,对于提升自己而坚持的或许也是一 种修行了。
有个自恋的心态还不错,成绩好,体育好,长相还好,不早恋的孩子,这他妈是个多么好的人。所以还是为了自己坚持的梦想慢慢走,总会出现那个值得我等待的人。或许之后就会还是那么走,但是灵魂的深处给你的感触是最值得珍惜的人给你的感觉。喜欢那种眼睛看起来明亮而且温柔的姑娘,他们不矫揉造作,不需要刻意的彰显自己的有或者没有,平静而内敛,温柔而大方。慢慢来咯。。。
之所以喜欢文字,另一个就是感觉在咬文嚼字中有一种美感,文字看起来是没有感情的,但是,入情入境之后那种感情确实感同身受的,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喜欢的就读读,不喜欢的就随意翻阅了。人的成长更多是角色的转变,成家的男人与不成家的,父亲与丈夫带来的感觉肯定不一样,而就社会角色而言, 给你带来的变化就更大,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变了,不要有什么可责怪的,这个社会运行的机制就导致那种成长的变化是对社会的适应过程。
窸窸窣窣的终于在这个阴雨连连的陌生城市看完了这部书,后面又有些续写的人,估计也会看看。。但是不会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感想了吧,这种传承在看书的时候尤其明显,不是一个人的风格,带来的感悟貌似群山之中,爬完最高的山,其他的山或许有所不同。但是,带你来爬山的动力或许就是那个最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