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汽车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汽车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出行条件,还带来了更为舒适的生活。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的零部件中,汽车大灯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从最初仅限于单纯的照明,到如今的夜视,从最初单纯的为安全而诞生,到如今汽车品牌身份的象征,汽车大灯在汽车百年发展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887年-1904年(煤油、蜡烛灯)
1886年,世界首辆汽车诞生,由于汽车并未普及,再加上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于行车安全并未太过于重视,所以这时候的汽车并未安装车灯。从某种意义上,世界上首个汽车大灯是家用手提灯,对,就是那个年代的手提煤油、蜡烛灯。
据说,在1887年,一个驾驶着汽车的人在一片漆黑的旷野上迷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种,而他幸运的遇见一位热心的农民,随后农民用家用的手提灯把他引回家,随后,为了杜绝这一危险隐患,人们将马车上的煤油灯安装在汽车上。不过,由于煤油灯不能调节亮度且容易反光,有一定安全隐患,所以人们将克鲁平反光镜安置在煤油灯后,这一举动开启了汽车大灯的“盛世”。
1905年-1925年(乙炔灯)
众所周知,煤油灯的发光效率不可恭维,而随着汽车的发展,对于行车安全,人们愈发重视,所以开启汽车大灯盛世的煤油灯,很快被乙炔灯所取代,因其成熟的技术,比白炽灯还要强一倍多的亮度,以及较为出色的抗风抗水性等原因,乙炔灯称为了早期汽车大灯的首选。
不过,随着汽车的发展,乙炔灯的缺点也暴露无遗,最为致命的缺点就是乙炔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碱石灰,这玩意要是落在人的皮肤上...结果不言而喻,再加上那个年代能拥有汽车的人非富即贵,为了避免这一危险隐患,人们选择了另一种替代品,它就是白炽灯。
1925年-至今(白炽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灯技术以及电灯耐用度的提升,白炽灯的技术愈发成熟,白炽灯取代了乙炔灯,并沿用至今。虽说早在1879年,爱迪生就制造出了炭丝白炽灯,但由于炭丝白炽灯的亮度低于乙炔灯,且抗震性太差,所以在颠簸的汽车上并不适用。随后,钨丝灯的诞生,开启了汽车大灯发展史的电灯纪元。相比炭丝灯,钨丝灯的亮度提升了50%,抗震性也有着很大的提升,所以钨丝白炽灯取代了乙炔灯。
1960-至今(卤素灯)
不过,钨丝灯的亮度只能说一般,且耐用性并不算高,长时间的使用还会让灯罩发黑,所以在人们又发明了卤素灯,相比钨丝灯,卤素灯通过将氯和碘两种结合气体注入灯泡腔体,利用卤钨循环的原理消除灯体发黑的现象,并且能够有效提升照明亮度,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
汽车大灯并未停止发展的脚步,在1992年,卤素灯的升级版,亮度提高三倍、使用寿命提高7倍的氙气灯诞生,第一代宝马7系所搭载的大灯就是氙气灯,它也是世界首款搭载氙气灯的车型。2004年,世界首款搭载LED大灯的车型——奥迪A8 W12亮相,同时,奥迪也开始了灯厂之路。2008年,照明范围更大更广的激光大灯诞生......
汽车小课堂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车灯的革命并未结束,相信随着汽车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属于汽车大灯的故事将愈发精彩!同时,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留言,一起来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