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诗刊》第992期【名家诗作】姜华的散文诗:马头墙上的神迹(组章)

(2025-05-03 09:10:04)
标签:

消息

《海诗刊》第992期【名家诗作】姜华的散文诗:马头墙上的神迹(组章)

马头墙上的神迹(组章)


东城门   城楼上灯灭的时候,明朝就走远了。 把一城人关在里面,像城门,也像牢门。 就这样,风里雨里,云里雾里,七百多年过去了。 如今城门健在,口令却丢了。守城的将士们,已纷纷从月光下走失。 城门日夜呆在那里,观进进出出的人,如流水。 如掉了门牙的爷爷,一个清末秀才,晚年口齿不清。 风雨、蝴蝶、民谣、小梅子和我,在城门洞里自由出入。 城墙上,道光二年出生的野草,已转世到第六代。 它们身上没有骨头。风来的时候,早上倒向东边,晚上倒向西边。 那些用朝廷银两修筑的敌楼、墙垛,早塌了。 风一直在吹。没有人能记住石碑上名字,和服饰。 旬河边,一块残碑仍在沙滩上沉睡,碑上的文字已辨认不清。 可能是水灾,也可能是匪祸。或者是修筑河神庙的公德。 东城门啥都看见了,它装糊涂,啥都不说。 弯曲的历史,如潮汐,有时也会吐出泥沙。 一只洞开的眼睛,日夜瞅着东,冷得像铁。   野草坡   几间草舍,一处野店,终年被荒草围困。 野草天生命贱,不看别人脸色,寿命却令人惊讶。 那些苦苣、灰条、水芹菜和牛尾巴蒿,无忧无虑地长在街道旁、墙根下和小城不起眼的角落。 它们活得卑微、自由、艰辛而从容,如我的父辈。 饥荒年代,它们是救人的唯一证据。 往往是在春天,年轻的母亲会带上我们兄妹,去野草坡挖野菜。 今天,它们也许是一些人口中美食,也许是一把减肥的稻草。 如果允许时光返回50年,我愿意把自已,填进母亲冰冷的胃里。 现在这些野草,一部分长在了人们头上。 另一部分,长进了一些人心里。 十几年前一场火,野店消失了。 十几年后,这里建起了一个敬老院。   西炮台   炮台死亡的时间,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 那时候,我们还是娃娃。 当年垒炮台的石头,大部分还坐在那里。如年迈老人,它们已走不动了。 土炮早没了。石匠们也纷纷从明末出走,杳无音信 现在活着的人,回忆旧时的炮声皆为妄言,修辞有很大的演义成份。 有土匪青面獠牙,站在城墙上。招摇在孩子们恶梦里。 时间走得太快了。上世界未,炮台旧址上,建起了一座和平年代的公侧。 西炮台上居住的人,方便了许多。 那些裸露在阳光下的物件,并非都是杀人利器。 当年那些守城的将士,内心大多空虚,且锈迹斑斑。 人在江湖,我经常被空穴飞来的石块砸伤。 旧时的流弹,现在仍能从人们口中射出,杀伤力同样具大。 旧守备府马头墙上,有蜘蛛结网,如神迹。   好汉坡   其实并不是坡,是老县城中街至上街的石梯步道。 小城好汉的标准,是从300道石阶爬上去,腿不软,腰不弯,气不喘。 坡顶是小城最高处,亦是旧时的县衙,乡试的场所。 求取功名。这是好汉坡的另一层含义。 文庙呆在县衙一侧,与衙门右侧的大狱反向而居。 有的人终生都在爬坡,譬如我。 住在坡下的我,因年少时的张狂,一念之差,被多少欲望一脚踩空。 谁不想当好汉,直登坡巅。让坚硬的牙齿,抵达庙堂之高。 若干年后。许多人褪去满身锋芒,变成坡下一堆白骨。 好汉坡还在那里,好汉们皆已作古。 坡下生了一窝箭竹,年年都在拔节。 坡上云蒸霞蔚,县衙已经拆除,县府早搬走了。 只剩下一个地名,把石阶磨得发亮。 碾子场   一个加工粮食的作坊,生产食物,也生产饥饿。 那些明清古建筑上的瓦霜,已转世第九代了。 那只石碾子,整天站在原地,转着圈圈。 有雷声终日隆隆,雪花飘飘,云里雾里。 1937年土匪破城后,小城患上了偏头疼。 石碾子虽然圆滑,日子却越磨越薄。 它偶尔自言自语。有时在夜里,有时在雨天。 即使在夏天,中街也会惊出一身冷汗。 街头住的张瞎子,叼着水烟斗,说,石碾子说它的身子太重了。 二千多岁了,身子能不重。每当我经过,都会沉重的抬不动脚步。 从地下随便刨出一抉砖瓦,上面都有我先人的姓氏。   茶园   茶叶,是我一生的最爱。 怯毒、败火、凉血,它是一味苦药。 而往往在端起茶杯之后。 我会告诉你我幼时的老宅,一个叫茶园的地方。 园内长着两棵茶树,看上去年龄都不小了。 树是中过举人的太爷爷栽的。我的秀才爷爷却不善茶,喜烟。 旧时教书的父亲,终日守着两棵茶树,一辈子都没有茶喝。 父亲50岁时,被戴上一顶黑帽子。 此后,两棵茶树只开花,不结果。 就像我,在茶园里萌芽,却在别处枯萎。 可是我的根,却在58年前秋天,扎在了茶园。 串联起一个家族的血脉,蔓延开来。 海  诗  刊       “海 诗刊”题词为著名军旅作家、“笔外意象”创始人、海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海南省文学院院长梅国云。本刊栏目:名家新(诗)作、佳作欣赏(品读)、实力诗人、今日诗坛、新锐诗人、新诗百家、青春诗会、诗人新作、现代诗经、海外诗坛、来稿选登、诗歌联展、诗歌地理、散文诗苑、诗意中国、军旅诗坛等(所有来稿文责自负,附200字个人简介、联系方式、真实姓名、生活照片,稿件以Word文档发送,否则不予受理。)本刊合作媒体:《现代青 年》《海口日报》《椰城》《洋浦湾》《龙沐湾》等(开设专栏、推荐诗作、开展诗歌活动)本刊每年从推出的作品中编选《中国现代诗歌年鉴》,每月开展“每月诗星”、每年开展“中国微信诗歌十佳诗人”评选活动。《海诗刊》微信号:hsk201508。主页:http://www.dmhn.net  团队编成 本刊顾问:李少君、远岸、徐可、祁人、张清华、周庆荣、谷禾、雷平阳、胡弦、路也、刘川、蔡旭、羊中兴、马良、李孟伦、蒋浩、丹菲、语伞、颜艾琳、如风 编委会主任:雁西 编委会成员:王辉俊、冯椿、许仙、许燕影、李音、冷阳、苗红军、陈波来、坤明、符力、郑纪鹏、雁西、韩芍夷、彭桐(按姓氏笔画排名) 特邀编委:曾晓华、李其文、刘东宏、林声蛟 执行主编:坤    明 值班编委:王辉俊 执行编辑:清    风 投稿邮箱:1290870044@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