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如意:假如大牛市来临

(2012-03-19 08:31:39)
标签:

大牛市

股票

 万如意:假如大牛市来临 

 不知不觉2012年的春分马上就要到了,从春分往后,白天将会超过黑夜的时间,春天的气息也会越来越侬。我时常在想,想在的股票市场的位置是在以往的什么时候呢,我觉得乐观一点在05年,悲观一点在03年。经历过上一轮熊市的老股民都知道,上证指数从2245点跌到998点,指数下跌了55%,但是很多股票都打了1折到2折,这样的市场就说明,是大多数股票股跌的多,权重股跌的少。我还记得,从01年到03年大部分股票的跌幅都是差不多的,泥沙俱下,茅台在03年还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低点,但是经过03年的反弹之后,04年到05年权重股就不跌了,甚至很多都在上涨,但是大多数股票则继续下跌,甚至下跌的非常惨烈,大家可以回过头打开那些股票的k线图,从04年下半年到05年6月,很多票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都打了2折,很多票在一个月之内腰斩,很多绩差股的下跌惨烈程度甚至超过了08年,低价股大面积扩散,1元以下,2元以下,3元以下的股票占了绝大部分,我认为至少比起08年,现在的很多低价股都贵了很多。好了,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市场,其实我认为很多票的估值还是很高,去年年底曾经有几只票打开了1元股时代,但是现在又都回到了2元之上。我始终都觉得现在的市场其实不具备那种大幅度上涨的条件,至少绩差股的跌幅还远远不够,但是那些高成长的绩优股的估值却已经非常便宜了,便宜的让人心动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在成长。

   如果大牛市来临,我们应该买什么呢?我首推五大板块,我称他们为五虎上将。我觉得这些票肯定会超越指数,至少在某一个时间段会是短跑冠军,甚至有些票还会成为长跑冠军。

   五虎上将第一名:参股券商银行上市公司的股票,代表为南京高科、辽宁成大、吉利敖东、华贸股份、两面针、雅戈尔等等,有些票参股的市值和现在公司的市值已经接近为1:1了。买他们的逻辑就是大牛市来临的话,他们巨量参股的股票会飙升,则他们的净资产和可售资产也会大涨,如果在出售他们手中的票票,业绩则会放出卫星。不足,怎是这些票大多不务正业,基本上就是靠卖股票支撑业绩,长跑不行,只能短跑,如果有一只管理层经营的好,主业也不错的话,则尤佳。

   五虎上将第二名:券商板块。购买逻辑,大牛市来临市场成交量大涨,券商的佣金会赚的盆满钵满,且券商有大量的自营资金,应该会在牛市里面跑赢大盘。不足,则是竞争的原因,导致佣金的大幅度缩水,尤其是那些在小城市为主的佣金肯定会继续大幅度下跌,业绩增长可能也会受影响,但是上涨的逻辑没有问题,肯定是好的。

  五虎上将第三名:保险板块。购买逻辑,撇开中国寿险深度密度增长的空间这些长线元素不谈,单就是保险行业的大规模投资于股市和基金的权益性资产,比例在上升,这部分资金甚至可以扩大到很高,最高应该能到现在某支保险股票的总市值,你想吧,这会是多大的利润。不足,在股市到达一定高位以后,险资又不知道怎么办了,瞎投资,制造像平安在08年投资富通一样的事情出来。

  五虎上将第四名:还在成长的低市盈率板块,代表银行。购买逻辑就是现在市盈率是6倍,股价上涨3倍,公司2年业绩每年再上涨10%,则2年之后,股票的市盈率也才15倍,也还是低市盈率的范畴。不足就是市值过大,短跑的冲劲不足,更加看好小银行。比如民生、招商、兴业、浦发等等。

  五虎上将第五名:低价股和高价含权股。这个版块最难把握,购买逻辑,低价股就是便宜,2元钱的股价涨到8元钱还是低价股,高价含权股就是含权,送股之后,他的价格下来了,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全部上去了,因为完全是靠比价效应去上涨,难的关键是起始点在哪里你不知道,送不送股你不知道,能够到哪里不知道,只适合短跑,买的足够低可以作为长跑选手,应该能获得超越很多指数的品种。不足,就是不确定性太高,目前的股市情况这个板块不建议长期持有,因为我认为,至少是目前来看低价股的股价还不够便宜,高价股小盘含权股也不便宜。

    以上五虎上将是我认为牛市来临的话最应该投资的,当然也有一些板块是非常好的,没有单独作为一个板块来说,比如网络传媒、有色金属、消费、医药等等,这些票在牛市中也会大涨,但是他们涨的理由仅仅是估值的上升,不会因为牛市而提升业绩。

    

 

                                            万如意

                                           2012.3.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