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要开设创业选修课

(2009-08-20 21:11:55)
标签:

商界杂志

大学生

经营

创业

杂谈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在具体实践中不能展现出明显优势,甚至还敌不过许多在“社会大学”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人?这段时间在跟几位朋友聊天,忽然提及一个很值得反思的问题,同样是大学生创业,为什么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就那么高呢?

据我了解,截至2004年,开设有创业课程的美国大学和学院已超过1100所,其中50%以上提供了至少4门创业方面的课程,许多顶尖大学还提供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和学位。而相比之下,我们一边鼓吹大学生要有创业精神,却不能提供与这种鼓吹相匹配的创业指导,只能靠学生们自己一个猛子扎进凶狠的市场“自己去悟”、瞎闯,后面的结果怎样,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基本就没什么人再去关心过问这件事儿,因为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就业数据,至于结果那是全社会的事儿。

或许,我们的大学也有自己的苦衷,师资力量、开课经费有限等,学生本来的专业课程就排得满满的,哪里有时间再挤一门什么创业课!然而我想说的是,一门学科的开设能否真正产生效益,很重要一个原因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那些学生愿意学并且又需要学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提供?难道在象牙塔里逼着他们学一些与社会脱轨的课程,就算是传道授业解惑了,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学?

中国高校有一个很荒诞的现象,那就是行政力量凌驾于教学之上。为教学服务的人,实为管理教学的人,所以,导致教授们在严密、僵化的管理中固步自封,不敢创造性的教学,更不敢承担创造性教学的责任和风险。而最终的结果是,大学生出了校门还得回炉再造,学以致用成了学非所用,教书育人成了照本宣科,至于育人问题又没有标准来验收,做好做差谁也说不清,难怪近年来针对中国大学的炮轰就屡见不鲜了。

当然,笔者提出高校要开设创业类课程的建议,有三个基本出发点:

第一是顺应大势应势利导。当下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企事业单位招聘一批,村官队伍吸纳一批,但仍有大批不能就业者需要通过自主创业进行分流。从实际看,未来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比例将会增加,如果我们不尽早准备,对未来的大学生是不利的。因此,现在设立创业选修课,有利于专业设置与社会接轨,也满足了部分有志创业大学生的愿望。当然,这个课程的前提一定要是选修课程,如果你感兴趣你就参与,不感兴趣则完全可以把时间放在其它学科领域。

其次,我们的创业课程一定要重实践、轻理论,并且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绝不闭门办学关门造车,广泛利用学校资源,聘请校外具有一线创业经历的企业负责人担任创业导师,除基本的基础知识外,以讲座、“创业沙龙”、“创业俱乐部”、辩论、创业交流等形式展开教学。甚至可以通过模拟实战的形式,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团队建设、项目分析、降低成本等大量的创业基础环节。

另外,我们的创业课程,一定要寻求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为了突出实战意义,甚至考虑通过政府部门或者社会企业设立创业基金,在校内导入各类创业活动。比如创业项目大赛、商业计划大赛、广告营销大赛等,通过这些竞争激烈的趣味比赛,既能让学生对创业产生初步认知,又促使他们走出校门结识各类有益的资源,提前感知社会中商业经营管理的残酷竞争,何乐而不为呢?

我记得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大学教育的立足点是给学生一根赢得未来的拐杖。但是看看一些受着就业压力与创业激情双重考验的大学生们,我想问一问,他们未来的拐杖在哪里?

他们能否走好、走多远?我们的责任在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