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现实的割裂
(2024-03-18 09:12:45)
标签:
时评历史文化时尚教育 |
我以前写过一篇从网络看民意,主要意思是网络上的民意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民意。当时我总结了两个原因:
1.牵扯到敏感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沉默。
2.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只有事关切身利益才会考验人真的想法。
比如那场“假球”,网络上群情激奋,动则言:把球迷当傻子吗?中国篮协似乎是为了平息怒火,痛下杀手。然而这个“杀手”本身又造成更多的疑虑和不解。现实中我们真的群情激奋了吗?真的觉得智商被侮辱了吗?其实没那么严重。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根本不关心,根本不在乎。
谁在生气?是上海球迷,还是江苏球迷,又或者是深圳球迷?其实都不是!根本没人生气。但网上的人为什么骂得那么凶?那只是一种时尚!别人都说这球假了,你还说你没看出来,那不是太傻了吗?赶紧补一句更狠的话上去才符合自己资深球迷的人设。这就是时尚!生怕别人说自己落后了,别人都在骂了,你怎么能不跟上?
又比如宝马冰淇淋事件。现在事情的焦点实际已经转移到了该不该对这两个女孩网暴?网暴本身不一定是错的,如果真正落在十恶不赦的人身上,我也拍手称快。可现实往往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大家上纲上线;而对真正的道德沦丧的人,一点用都没有。现实中真的和这俩女孩相处的人,他们都决定划清界限了吗?没有!包括网上骂得凶的网友,如果真的面对面,也会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或者说几句就行了,何必没完没了?但到了网上,就变得不说不行。因为跟不上潮流可不是一个称职的键盘侠!
所以我现在要追加第三个原因,就是网上发言的心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