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鑫案看网民的思维
(2023-06-19 09:16:33)
标签:
时评教育财经文化历史 |
为什么要说刘鑫案?而不是江歌案!
因为舆论的焦点变了,虽然人人都知道凶手更可恶,但是这点没什么可争议的。要有争议才能成为热点,有争议才能看出网民的真实想法以及思维能力。
刘究竟要负多大的责任,首先要看事实。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认真的去了解、去分析过事实。我本人也是最近实在忍不住了才去网上搜索了一下。
一搜我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无底洞。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各种细节较真起来,都可以直接去公安局上班了。这实在太费脑子了!这实在不符合张口就来的普通网友的消费需求。赶紧来瓶六个核桃补一补!
接着我发现大多数人对真相不感兴趣,基本事实都不知道的人也在评论。他们更关心什么呢?态度!什么态度?就是刘鑫对江妈的态度。
受害者一方就全对吗?因为她受害了,所以可以理解。但可以理解不代表她做什么都对!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刘家可以反击,但是反击的方法是澄清事实,而不是任性乱说,绝对不应该那样恶毒的攻击江妈。所以20万的精神赔偿还是公正的。
可是态度终究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为自己辩护算不算态度差呢?要罪加一等吗?
态度问题不仅仅是在这个案件,几乎每个案件都会有人纠结!“当事人至今没有道歉!”或者是“过了多少天以后,当事人才第一次出现。”“我不是要钱,我就是要一个说法。”真的吗?不赔钱,光给说法可以吗?你同意我也不同意啊!当然要赔钱才是真正的惩罚!没有真正的惩罚,社会的公平正义何在?
现在的二审判罚总的来说是个折中的判罚。法院其实也很难确定一些关键细节以及这些细节和最终结果的因果关系。接下来最好的结局是刘鑫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慢慢还钱。当然首先是大家要允许她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