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
(2022-09-27 15:10:25)
标签:
教育历史时评文化佛学 |
薛定谔的猫是我们大学时经常开的玩笑。当我们要说一件不确定的事时就喜欢说这是薛定谔的猫。其本质是一种自嘲,自嘲自己不知道都学了什么,学这些有什么用?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有这样的功效,可以让学的一头雾水的同学拿来自嘲。因为用这个自嘲,并不会丢人现眼,反而有点凡尔赛。
下面先正经的说明一下: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提出的,将一只猫关在盒子里。盒子里有镭,如果镭衰变,猫就会死(具体是什么机关不重要)。在量子力学看来,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的叠加状态,那么猫就处于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但是,猫怎么可能既死又活呢?当我们打开盒子,必然看到猫是死或者活。
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把微观世界的无法想象的叠加状态转换到宏观世界来。
首先无法想象不代表就是错,我们人类的想象力受现实生活的局限,很多真相都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无法想象时间怎么会相对,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不是神话吗?我们无法想象四维空间,空间明明最多三维,多出来一维往哪摆啊!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用数学公式去计算。比如一个函数的曲线,我们不需要想象它到底画出来是什么样?照样算它的最大值,最小值。
然后测试会不会改变被测试的物质本身?当然会,没有哪个测试是可以毫不干扰被测试者的。所以有人提出是我们打开盒子的时候,猫突然发生了变化,从叠加状态变成了死或者活?因为打开盒子就是在测试,所以被测试的猫被测试本身改变了。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但是不准确。测试并不是在打开盒子的时候发生的。而是在把猫放进盒子的时候就发生了。我们是在用猫来测试镭有没有衰变,所以那时镭的叠加状态就已经被改变成了确定的衰变或未衰变。
那么猫死了,也就是我们测到了镭衰变了。是不是就可以证明镭本来就会衰变,和猫无关?不是的!眼见未必为实!我们测到了什么,并不代表被测物体就是什么。只能说明被测物体有被你测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