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世博园——竟然拿到了中国馆的预约券

标签:
世博园攻略中国馆预约券城市足迹馆 |
分类: 江浙一带 |
再进世博园,是需要一点点勇气的。看着每日井喷的游客,日渐炎热的天气,明显越来越拥挤的地铁。想到进世博园,我就像春运时乘火车回家一样紧张。
爸来了将近一周了,错开了周末,又错开了端午节,所以我们决定6月17号去。后来才知道,那天入梅,有了最近难得的30度高温。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人不会太多。现在不超过40万,我已经觉得很庆幸了。
没有特意赶早,因为网上说要想看中国馆,就要七点到安检口排队。所以我们就打消了看中国馆的念头,选择了不太热门的入口,浦西鲁班路,至少可以去看附近的主题馆。
六点多从家里出发,七点五十到入口排队。我们这个入口前面大概坐了几十个人的样子,现在才知道平时地铁上那些凳子哪里来的,世博会还真是拉动内需呢。
志愿者一直不停地来回,看谁需要导览图。工作人员提醒大家抓紧时间上厕所,待会儿到安检口排队的时候是不能出来上厕所的。八点多时,可以进去排队了,一群人呼啦啦往前冲,绕一道一道的弯,排在安检口。没多久,队伍就排出去了。爸说这场景很像动物世界的火烈鸟,黑压压一大片,不停地转圈。我没见过火烈鸟,但也知道这场面可不是一般的壮观。
一直等到九点,终于开始安检。安检的速度很快,也没有我第一次来时严格。安检后过闸机验票,还没反应过来,闸机口一人塞给我一张纸片。我低头一看,竟然是中国馆的预约票,小惊喜了一把。爸来一趟也不容易,能够看到中国馆,也算不虚此行了。
进园之后我们直冲城市足迹馆,很多人在预约机前面排队。除了中国馆,主题馆可以拿预约券,也可以直接排队。有券的会快一点,不过因为现在人很少,我们就直接去排队了。9点40就进去了,主题馆要大多了,有三层,一楼有编钟,有从敦煌运过来的宝贝。二三层有只能在其他国家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文物。我虽不懂它们的价值,但也为它们的命运担心。旁边有明确的标记不能拍照,也有很多工作人员制止,但还是有闪光灯闪个不停。
因为到处都排队,我们就在船舶馆下面的休息处坐了很久,放一个关于海洋的纪录片。很多海底生物,非常漂亮。虽说这些有时候在电视上也能看见,但舒舒服服坐在这里看电影,要比在太阳下排队清闲多了。
一直到12点半,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去排一个馆,却错误地选择了万科馆。我的排队经验在这里失效了,看着人不多,却排了一个小时才进去。按顺序看了三个厅,第一个关于金丝猴,第二个还耕于林的宣传片,第三个是用易拉罐和废弃的电路板做成的。剩下的两个是最精彩的,据说是热气球和球幕电影,被告知需要再等一个半小时。晕倒,直接走人。
到了码头了,又排队等了半个小时才坐到轮渡,两点一刻到浦东,正是人多的时候。日本馆韩国馆前面黑压压的,找不到队伍的尾巴。我们只挑不用排队直接进的那种馆,不停地进,不停地出来。
看了亚洲联合馆里的N多小国,缅甸、老挝、马尔代夫、孟加拉、萨吉克斯坦。又去了朝鲜馆和伊朗馆,伊朗馆里二楼的地毯很漂亮,可惜太贵。
四点钟到B片区,看了太平洋联合馆,里面很多小国家。好多都没听说过,竟然还有一共一千多人的国家。真羡慕他们,我们这里世博一天的人数都比好多国家总人口还多。一些国家离澳洲和新西兰比较近,货币用的是澳大利亚元或者新西兰元。
将近六点,我们去中国馆排队。拿着预约票直接往前走,绕了一个又一个的弯,可见高峰的时候这边的状况。我们一直走进去,到了电梯下面就堵住了。原来这里是最主要的限速步骤,电梯一次只能进去二十人左右。所以虽然我们毫无阻碍地到了中国馆的一楼,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个大红色的建筑,还是等了一个小时才能进去。
乘电梯到最高层,先看了一个电影,关于和谐的,画面很美。如果不是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现状,还真有可能被这些煽情的东东感动。接下来有讲生活变迁的,每十年一副景象,一直到2008。我们只匆匆扫了一眼,就直奔万众瞩目的清明上河图,沿着波光粼粼的河流缓缓地走了一遍。
往下走的时候,旁边是全国各地小朋友的画,还是蛮有意思的。整个中国馆我最满意的是中间层的那个小火车,路上很壮观,而且难得坐着休息一下。
最下面一层是关于节能减排的,我能记住的就是那些据说四月份就开了的荷花,真的很漂亮。但看它们的时候,我却在想,这要花多少钱呀。
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也一个多小时了。坐电梯下来的时候,下面依旧是黑压压的人头。
中国馆观后感:很好,很震撼,很烧钱。
晚上是看馆最好的时候,白天的长队都不见了。我们马不停蹄地进了尼泊尔馆、马来西亚馆,菲律宾馆。八九点的时候,人更少了,基本上都是直接进。于是带爸看了澳大利亚馆和泰国馆,这两个是我上次看过觉得蛮有特色的。
将近十点从泰国馆出来,立马直奔耀华路地铁口,总算赶上了回家的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