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九容”源自《礼记·玉藻》。《礼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之一。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九容”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来“修身”的。类似学习瑜伽时,从山式开始,首先教给我们怎么去坐、立、卧、行,是最基本的训练。

“九容”的核心在“礼”上:我们要从“礼”开始,因为我们要回归,要重新地燃烧生命,让这个肉身,让此次生命的旅程真的有意义,我们要堂堂正正地、一撇、一捺做一个支撑在天地之间的“人”。
所以,我们从这里开始——“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足容重。”脚下开始要有根了!基本上,所有的根本、所有的基础都是从脚开始的,行禅时一定要好好去体会它的涵义,感受怎样去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手容恭。”在古代,行礼时的手势都是双手相叠,或作揖、或拱手,这是国人的礼节。但为什么要有这些形式呢?因为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回归到“人”、回归到“心”而做的准备,都是为了让我们和天地联通的,是内在谦卑心的外现。瑜伽礼法中则以见人时行合十礼为常见,同样也象征着一份对生命、对造化的谦卑和恭敬。“目容端。”我们双目的神韵来自于心,所以才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眼睛的神不在了,人的气韵也就没有了。目光端正、不游移,也是心定神安的表现。“口容止。”“口”其实是最难训练的一个感官了,在瑜伽经典中就有记载说,五个感官中舌头是最难控制的。因为除了说话,“口”还可以“吃”,这一进一出都不容易被彻底掌控。所以这个“止”除了“止语”,还包括了对食物的选择,可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当食物的。瑜伽文化里对食物的界定非常清晰,只有食用悦性食物才对身心皆益。“声容静。”就是要起一个“觉”字,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优雅、有修养。优雅不是装出来的,修养也不是装出来的,那是“觉”,是一份觉知,一份觉戒,一份觉他。如果没有“觉”,那种优雅仅仅只浮在外表而已,经不起考验。“头容直。”静坐时对此的要求最明显,一定要下颚微收,但又不是低头。因为在颈的后侧,有个重要的穴位。人的下颚微微收回,后颈伸展时,正气能量将由下往上升起,这个人看起来会精气神十足。而且据说当人在下颚微收、脊背宗正的时候会有神光出现。每位圣人都有此神光,孔子,老子,耶稣,佛陀,菩萨……我们常常能在各种画像、造像中看到他们身后的光环或头上的光圈,这可不是装饰,而是修行的结果。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努力把自己的正能量调动起来了。“气容肃。”这个“肃”,可以简单理解成严肃、谨慎,但其实还有另一个寓意。“气”代表人的呼吸,呼吸应该缓慢、深长、均匀、平稳,呼吸时应感觉从容,也这是“肃”。每个人的气息,都代表了这个人的气场、气势,如果要让自己变得端庄、大方、美丽、有气质,可以从呼吸的训练开始。“立容德。”无礼不立,不懂“礼”是不能“立”而为人的。人要顶天而立地,要有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德”,是“礼”。人站立在这里,代表的是天地的孩子,天地中最有灵性的生灵,所以要以“德”而“立”,要“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色容庄。”外表要保持庄严、庄重,“庄”还代表了一种逍遥,一份内在的精神自由,这是缘于对生命的了悟。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单单一个身体的姿势,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瑜伽的精髓就不谋而合,有颇多异曲同工之妙。修习瑜伽,如果不能跟生活、乃至生命相联通的话,这个瑜伽不学也罢。我们学习瑜伽,应虚怀若谷,采众家之长,同时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才能越来越感觉到进步,喜悦之心也越来越常在。尤其女孩子,若真能拥有一份气质,一份由内而外的端庄,是非常难得的财富。成为“淑女”,不仅对自身利益很多,也可为身边的亲友、甚至是未来的孩子竖立榜样,得益之人就不仅是小家,更是家国民族的“大家”了,这即应合了开篇所提及的古人的修行之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
最后,谨请大家珍藏、共勉:足容重当实,手容恭当谦,目容端当正,口容止当贵,声容静当平,头容直当端,气容肃当谨,立容德当道,色容庄当妙。
——选自王媛博文
标签:杭州瑜伽培训、阿南达瑜伽培训、专业瑜伽培训、流瑜伽培训、瑜伽细节培训......
杭州阿南达瑜伽:
http://www.anandayoga.com
杭州阿南达瑜伽BLOG: http://blog.sina.com.cn/myyogalifedongdong
杭州阿南达瑜伽咨询电话:15715711199
1571571110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