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阴瑜伽的特点和练习的本质

(2012-06-17 18:01:36)
标签:

瑜伽培训

阿南达瑜伽培训

专业瑜伽培训

流瑜伽培训

瑜伽细节

杂谈

分类: 瑜伽教学

阴瑜伽是瑜伽导师Paul Grilley结合自己瑜伽修习经验和在医学方面的优势,与数位学者精心研究了人体的连接组织,糅合中国道教和武术的精粹,创立的一个瑜伽流派。

阴瑜伽的特点和练习的本质

阴瑜伽强调整个身体的放松,清空一切杂念并结合缓慢自然的呼吸,长时间的动作保持,在肌肉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锻炼骨骼及其连接组织、调节神经系统、增强耐力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阴瑜伽的特点:

第一,强调的是伸拉身体骨胳的连接组织,骨头之间韧带、润滑液和骨膜,利用瑜珈的体位法,每个动作静止一段时间,3-5分钟,有时甚至是10分钟,主要锻炼的部位是骨盆及下背部。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偏重于身体的伸展,动作缓慢,在自身极限内保持时间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它最大的特点。

第二,缓慢细长的呼吸,动作的静止时间长,让身体的肌肉完全放松,从而达到伸拉骨胳的连接组织。

第三,让感觉向内走,注重自身的体会。

第四,锻炼人的耐力,为瑜伽的修炼进程打下良好的静坐基础。

 

以上是关于阴瑜伽的介绍,或者说是一种知识。而瑜伽的练习是,必定要亲自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带上心,如此便能带来思考和智慧。所以在以上的知识条款里面,我们必定要通过自身的练习去实证并且真正理解几个问题:

 

第一、既然是瑜伽糅合中国道教和武术的精粹所创立的一个瑜伽流派,我们便需要去了解它们各自的理念是什么。它们所糅和的到底是哪种精髓呢?中国的武术门派众多,我个人只对咏春拳有一点点的接触,所以无法深入。但是中国道教却是一个吸引我进入探索的门。这个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指导而进入的养生法则里面,最深入地讲述了“有和无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道德经》中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否能让我们如此进入阴瑜伽的修习呢?希望我感触到的这个点使得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为自己的身心做更为深入的探索并展开思考。

 

第二、我们如何能够在阴瑜伽的练习中让肌肉完全放松,从而伸拉连接组织呢?从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体的连接组织。人体的组织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而阴瑜伽所强调的连接组织实际上便是指的人体的结缔组织。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淋巴,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如此,在伸拉连接组织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深入对这些结缔组织的放松以及舒展。那么如何在我们的练习中发挥并找到前面的的关于阴瑜伽的特质及功效呢?

 

第三、就我个人的练习与思考而言,有如下几点认知:1,关于阴瑜伽的练习,有较长时间的停留,如此便可安享呼吸以及体味身体。但正因为停留的时间更长,所以我想,更需要我们在进入某个体式之前就必得寻找并安住在体式的身体正确的排列之上。如此才可保障身体是进入“放松”而非“松懈”。我想,这两者完全是瑜伽练习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要前者或后者取决于练习者本身的思想。

2,关于阴瑜伽的练习过程,强调的是放松,特别是肌肉的放松,但是我想,而如若没有肌肉首先产生的收束以及热量又如何能直接体验到放松的美妙?所以,个人在练习中体验,在阴瑜伽某个体式的练习中,也同样存在着“热身、进入、高潮、降温、退出”几个过程。这是较流动的练习更难控制的一种练习,因为在身体完全静止的状态下,必然要调动较平常更为专注的呼吸、意识以及对肌肉的认知、对身体的观察、接受以及觉醒。如此才可让肌肉完全经历这几个过程,当真正能从中退出,方才进入到肌肉的全然放松,并进入连结组织的伸展之中。

3,由于拉伸到的是比肌肉缺乏弹性的组织,所以,需要比平常练习更多的自我的觉醒,应该学会控制身体的“度”,更为安全且智慧的作法是:退出在平常身体状态的10%甚至30%以内去作停留。所以,身体柔软的人更应该具备“向回看、向内求”的练习心性。

 

第四,阴瑜伽的练习应该是开启智慧的一种练习,更为向内、集中,更为专注、谦卑。如此,使我们安于“阴阳的平衡”。

 

 

 ——选自瑜美人博文

 

 

标签:杭州瑜伽培训、阿南达瑜伽培训、专业瑜伽培训、流瑜伽培训、瑜伽细节培训......

杭州阿南达瑜伽: http://www.anandayoga.com
杭州阿南达瑜伽BLOG: http://blog.sina.com.cn/myyogalifedongdong
州阿南达瑜伽咨询电话:15715711199 157157111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