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僧尼泛滥的根源
(2011-03-11 10:28:50)
标签:
王志成杂谈 |
分类: 情感日志 |
假僧尼泛滥的根源
王志成
或许你和我一样,曾在某个路口、某个旅游点或某个你从没有想到过的地方,突然有身著尼姑服的中年妇女向前送上一个吉祥物。你要小心了,因为你可能很快会陷入困境,需要为这个吉祥物付出点代价。这类状况,我遇到过多次,甚至年幼的儿子也遇到了,出于他的好奇、同情与慈悲心为此支付了他手头带的所有钱。
有朋友告诉我,国内三大佛教语系的全部出家人总数大约20万,但社会上出家总人数估计多达60万,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事。然而,这是事实。如今,在现实中常听到有人被路边的僧尼所骗,而在网上相关的揭露文章也不时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清静的佛门圣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假僧尼呢?
以前没有特别关注这样的问题,然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关注,更值得佛教界本身的关注。我们需要弄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会出现这么多的假僧尼?历史上哪个时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理由为这样的现象做出解释。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原因:
第一、从佛教理论分析:佛教认为,如今是末法时代,佛教中自然出现大量的虚假、欺骗现象,正法得不到弘扬、被扭曲也属于自然之事。正如印度教认为的,这是卡利年代一样,达磨(法)得不到弘扬,社会出现普遍的欺骗倾向。也如基督教所认为的,这是末世时代,出现堕落、虚假、欺骗和灾害是自然之事。现实中,我们不能这么悲观地看问题,尽管必须接受这个世界具有欺骗性、被扭曲性,但是我们不能强调宗教中这种对世界理解之消极倾向。
第二、从世俗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特征。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基督教中出现普遍的世俗化现象,基督教中不少神学家甚至都放弃了耶稣的神性,基督教只剩下道德教化。佛教来到中国也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也有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但这种世俗化总体而言,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让佛教在中国的处境下服务中国人。近代中国,佛教继续走向世俗化,并发展人间佛教。人间佛教运动至今还在发展之中。然而,在当代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并不正确,他们当中有的人甚至把人间佛教理解位庸俗佛教。
第三、从佛教队伍管理的角度分析:由于部分佛教管理人员对佛教管理松懈,入教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些没有素质的佛教僧尼降低了佛教自身的形象。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没有很好地接受正规佛教教育的人混入僧尼队伍,甚至在某些地方担当了重要角色。可想而知,鱼龙混杂的佛教队伍对佛教的影响是什么。
第四、从佛教推广角度分析:佛教被很多心术不正之人利用,佛教被商业化、物质化。正法经常得不到普遍的弘扬,而一些迷信色彩的内容却不同程度地被渲染。在这个高度商业化和世俗化的社会里,一些地方政府、一些公司、一些相关部门都希望通过宗教或者利用宗教捞到好处。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在某些地方搞得很红火。有的地方政府、相关公司或者个人为了经济利益,会想尽办法开发“宗教商品”,把佛、菩萨都和经济捆绑在一起。这样,自然就出现了部分“头脑聪明”的人,利用佛教的特殊性,到处“化缘”行骗。尽管社会上出现的很多假僧尼进行巨额欺骗是很困难的,然而,小欺骗则是不断的,甚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无疑大大伤害了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这一意义上,佛教只是被利用而已。骗子很多,各个行业都有。在佛教中出现很多骗子,这是非常自然的。很多骗子是为了混口饭吃。在这里,我们应该把佛教中的骗子和其他领域的骗子放在一个平面上看待,他们之所以出现在佛教中,只是因为骗子们感到佛教中有行骗的空间,于是穿上僧尼服装,学一点佛教中的“话语”。他们和佛教本身无关,但如果社会以及佛教界本身不很好地面对这一问题,那么那些借佛行骗者的行为就会破坏佛教的形象。
我认为,当今要解决如此众多的假僧尼泛滥的问题,这可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目前社会上行骗的土壤还普遍存在。只有消除这样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佛教中大量的假僧尼(行骗)的问题。而我们也看到,佛教中假僧尼存在的土壤和其他领域骗子存在的土壤具有一体性。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要整体上消除各个行业的骗子问题。换言之,假僧尼的泛滥只是从一个角度暴露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此时,你一定会联想到我们食物领域、环保领域、建筑领域等等存在的大量问题。
治理这一问题尽管有难度,但考虑到佛教也有它的特殊性,只要政府和佛教界自身做出努力,就可以相对有效地解决假僧尼的问题。例如,对于僧尼的社会活动做出明确规定,社会上大量的假僧尼就无法到处行骗。
从个人的灵修来看,佛教应该更多、更广地弘扬正法,提升人们的佛学素养,尽可能避免人们去相信、接受那些充满迷信的内容。佛教是智慧的宗教,要让佛教的教导充满智慧。在这个教育越来越普及的时代,我们佛教应该多强调一些智慧解脱之份量,这对于提高人们识别佛教中的骗子有帮助,也会促进人们对于佛教的正信和正行。
王志成
或许你和我一样,曾在某个路口、某个旅游点或某个你从没有想到过的地方,突然有身著尼姑服的中年妇女向前送上一个吉祥物。你要小心了,因为你可能很快会陷入困境,需要为这个吉祥物付出点代价。这类状况,我遇到过多次,甚至年幼的儿子也遇到了,出于他的好奇、同情与慈悲心为此支付了他手头带的所有钱。
有朋友告诉我,国内三大佛教语系的全部出家人总数大约20万,但社会上出家总人数估计多达60万,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事。然而,这是事实。如今,在现实中常听到有人被路边的僧尼所骗,而在网上相关的揭露文章也不时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清静的佛门圣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假僧尼呢?
以前没有特别关注这样的问题,然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关注,更值得佛教界本身的关注。我们需要弄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会出现这么多的假僧尼?历史上哪个时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理由为这样的现象做出解释。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原因:
第一、从佛教理论分析:佛教认为,如今是末法时代,佛教中自然出现大量的虚假、欺骗现象,正法得不到弘扬、被扭曲也属于自然之事。正如印度教认为的,这是卡利年代一样,达磨(法)得不到弘扬,社会出现普遍的欺骗倾向。也如基督教所认为的,这是末世时代,出现堕落、虚假、欺骗和灾害是自然之事。现实中,我们不能这么悲观地看问题,尽管必须接受这个世界具有欺骗性、被扭曲性,但是我们不能强调宗教中这种对世界理解之消极倾向。
第二、从世俗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特征。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基督教中出现普遍的世俗化现象,基督教中不少神学家甚至都放弃了耶稣的神性,基督教只剩下道德教化。佛教来到中国也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也有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但这种世俗化总体而言,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让佛教在中国的处境下服务中国人。近代中国,佛教继续走向世俗化,并发展人间佛教。人间佛教运动至今还在发展之中。然而,在当代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并不正确,他们当中有的人甚至把人间佛教理解位庸俗佛教。
第三、从佛教队伍管理的角度分析:由于部分佛教管理人员对佛教管理松懈,入教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些没有素质的佛教僧尼降低了佛教自身的形象。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没有很好地接受正规佛教教育的人混入僧尼队伍,甚至在某些地方担当了重要角色。可想而知,鱼龙混杂的佛教队伍对佛教的影响是什么。
第四、从佛教推广角度分析:佛教被很多心术不正之人利用,佛教被商业化、物质化。正法经常得不到普遍的弘扬,而一些迷信色彩的内容却不同程度地被渲染。在这个高度商业化和世俗化的社会里,一些地方政府、一些公司、一些相关部门都希望通过宗教或者利用宗教捞到好处。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在某些地方搞得很红火。有的地方政府、相关公司或者个人为了经济利益,会想尽办法开发“宗教商品”,把佛、菩萨都和经济捆绑在一起。这样,自然就出现了部分“头脑聪明”的人,利用佛教的特殊性,到处“化缘”行骗。尽管社会上出现的很多假僧尼进行巨额欺骗是很困难的,然而,小欺骗则是不断的,甚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无疑大大伤害了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这一意义上,佛教只是被利用而已。骗子很多,各个行业都有。在佛教中出现很多骗子,这是非常自然的。很多骗子是为了混口饭吃。在这里,我们应该把佛教中的骗子和其他领域的骗子放在一个平面上看待,他们之所以出现在佛教中,只是因为骗子们感到佛教中有行骗的空间,于是穿上僧尼服装,学一点佛教中的“话语”。他们和佛教本身无关,但如果社会以及佛教界本身不很好地面对这一问题,那么那些借佛行骗者的行为就会破坏佛教的形象。
我认为,当今要解决如此众多的假僧尼泛滥的问题,这可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目前社会上行骗的土壤还普遍存在。只有消除这样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佛教中大量的假僧尼(行骗)的问题。而我们也看到,佛教中假僧尼存在的土壤和其他领域骗子存在的土壤具有一体性。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要整体上消除各个行业的骗子问题。换言之,假僧尼的泛滥只是从一个角度暴露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此时,你一定会联想到我们食物领域、环保领域、建筑领域等等存在的大量问题。
治理这一问题尽管有难度,但考虑到佛教也有它的特殊性,只要政府和佛教界自身做出努力,就可以相对有效地解决假僧尼的问题。例如,对于僧尼的社会活动做出明确规定,社会上大量的假僧尼就无法到处行骗。
从个人的灵修来看,佛教应该更多、更广地弘扬正法,提升人们的佛学素养,尽可能避免人们去相信、接受那些充满迷信的内容。佛教是智慧的宗教,要让佛教的教导充满智慧。在这个教育越来越普及的时代,我们佛教应该多强调一些智慧解脱之份量,这对于提高人们识别佛教中的骗子有帮助,也会促进人们对于佛教的正信和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