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十大静好小镇】 之法国小镇科尔马:故地重游

标签:
世界静好小镇法国科尔马精致美丽故地重游 |
分类: 天下游走 |
12年前虽然正值寒冬季节,但是在五天的参观访问中,圣歌学校校长Jean-Georges
Schiele先生以及可爱的学生们的热情接待,使我们感受到科尔马居民的混血性格:德国人的纯朴+法国人的热情!同时小镇的精致美丽、古朴典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合作非常顺利,第二年夏天我校艺术团率先访问科尔马和周边地区,并商定2003年夏秋科尔马圣歌学校访问北京,由于非典肆虐推迟到2004年的春天,那是我再次见到Jean-Georges,其间两年多,我们邮件来往商量访问各项细节,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他们在北京的访问和演出时,我代表学校全程陪同,朝夕相处,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其后数年虽然没有机会再次相聚,但并未中断联系,并期待能有合适的机会促成两所学校的再次互访。
来到伯尔尼常驻,我在谷歌地图上找寻科尔马小镇,只有160公里!故地重游科尔马便成了我的心愿,做好功课、与Jean-Georges联系妥当,初春3月的周末我们便出发,驱车前往这座承载了我的美好记忆的静好小镇。
老友相聚分外开心,我们给合唱学校的孩子们带去了来自中国的礼物,Jean-Georges全家用地道的阿尔萨斯美酒佳肴招待我们,让我再次感受到科尔马人火样的性格!
故地重游更有别样的亲切!
地处法、德交界的阿尔萨斯小镇科尔马,在动荡的20世纪一共变换了17次统治者才最终归属了法国,正是因为历史上的所有权更替而产生的文化融合,才成就了今日科尔马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从而更具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科尔马街道两旁的房屋非常漂亮,大都沿袭了德国十六世纪的建筑风格,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顶,独特的设计,墙身布满横、直、斜相间的木条条纹,五颜六色,宛如童话中的小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木筋屋”。
老城区最有价值的建筑就是菩提树下博物馆(Musée d'Unterlinden),这个建于13世纪的古老房屋庄重优雅、古朴动人,我们到的有点晚,未能进入馆内参观,但我至今仍记得博物馆内那54座拱门型回廊的幽深韵味,这是阿尔萨斯地区保存得最好的哥德式建筑。
老城的人头街(Rue des Têtes)19号,有一栋建于1609年初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即名称极为特殊的“人头屋”(Maison des Têtes),这是老城区最著名的两栋房子之一(另一座叫做普菲斯特屋,后面介绍)。该建筑以其正面的106颗人面头像雕刻而闻名,头像表情各异,生动有趣。现在人头屋的一楼已成为餐厅,楼上则为四星级的饭店。
这座匪夷所思的建筑是由阿尔伯特·施密特Albert
Schmidt设计的,当年的房屋主人是安东·伯格Anton
Burger。
建于1537年的普菲斯特屋(Maison
Pfister)紧挨着圣马丁大教堂,这就是科尔马另外一幢最著名的建筑,也是第一座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建筑,其八角形炮塔、哥特式窗户和凸肚窗声名远扬。
圣马丁大教堂建于1234至1365,是阿尔萨斯地区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位于科尔马老城的中心,这座大教堂朴素典雅、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建于1572年的铜质尖顶是蒙古式的。
科尔马诞生的名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美国自由女神的雕塑者巴尔托尔迪Bartholdi,他1834年出生于科尔马,雕塑的原型是他的妻子和母亲,Marchands街30号的故居目前已辟为巴尔托尔迪博物馆,向游人展出他的家庭以及自由女神雕像的相关资料。
夜晚的灯光下,科尔马又向游人们展示了静谧迷人的另一面,这个小镇是全法第一个统一操控灯光的小镇,用900台电脑控制的光源照亮整个小镇,使用光纤电缆网络,巧妙地分布在整个城市,为此小镇被授予“法兰西道路艺术学院特别奖”。每周的周五和周六开放灯光,全年不间断。
也许是年龄越来越大的缘故,我变得越来越怀旧,网上订酒店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12年前住过的Turnne酒店,不变的酒店外观和前台,甚至楼梯角摆放的花篮仿佛还有12年前的影子,早上一起床便能闻到和昔日一样的咖啡香……
下一次的科尔马之行会是什么时候呢?刚刚离开我又开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