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选择轻生是谁该反思?
(2013-06-28 15:16:55)
标签:
杂谈高考 |
在中国因高考失利而选择过激行为的不在少数,人们不禁要问其根本原因在哪里?难道高考就真的好比范进中举?范进屡次参加考试,最后得以考中,却导致神知失聪,我觉得情有可愿,因为那时只要中了举人,就意味着高官厚禄,飞黄腾达,立马就可以委以官爷,是非常稀罕的荣耀。然而现在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即使考上知名高校,还要通过四年的刻苦学习,毕业后还要自主择业,要走的路还很长。据报道,2013年毕业大学生逼近700万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大学生失业不在少数,面对现实情况,有些孩子家长却依旧相信高考能给孩子带来好运,抱着陈旧的高考观念不放,实在是愚昧的很。
然而对高考的错误认识却为何这又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为了高考不惜化重金作弊,考试没有发挥好就消极厌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究其原因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历年来给人们所灌输了太多的应试教育,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们的灵魂,把成才做官之路寄托在学习和考试之上,而忽略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这一切反映在了对于高考的认识,中国的教育制度某种程度是旧制度人才选拔的延续。改革呼唤了很多年,然而却总没有见到成效,发人深思。
中国的未来在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培养则是国强的最重要手段,而中国的教育机构是其最直接的部门,培养青少年应当先培养教育机构,只有一支优秀的教育机构才能够保证学生队伍的健康成长。然而现在的学校有着太多的功利,把学生的分数看作立校之本,不免在实际工作中片面性的抓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校生近视比例高启,甚至于离不开父母,成为高智商低素质“人才”,今年内连续曝出高材生因个人狭隘的人格造成了同学间伤害行为,社会反响强烈。
中国的教育不能再闭关守旧了,仅仅灌输一些阿拉伯数字,和一些毫无意义的说教,应当积极吸收西方素质教育的精华,因人施教,因才施教,全面发展。中国孩子不是缺乏勤奋,他们有着炎黄子孙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然而他们缺乏教育工作者正确的引导,孩子生下来只是一张白纸,给这张白纸上画龙点睛的任务就是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机构。叶运生编著的西方素质教育精华——西方人怎样培养高素质的孩子早在2000年就已经成书,http://book.shoutu.xuexi365.com/ebook/detail_10400495.html建议教育部门专门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完善中国的教育体制。
后一篇:李冰冰大学还是处女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