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人不求人或者少求人”何以成为共鸣?
(2013-03-08 20:52:18)
标签:
周新生尽量让国人不求人或者 |
分类: 时事评论 |
求人在我们这个国度是再普遍不过的了,因为人的能力有高低,期望也有高低,自然就会想把自己的事做得最好,寻求一种最妥善的解决方案,这不光在中国是这样,在任何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也许有人感觉到在国内求人的事情太多了,这说明国人的脑筋比较聪明,政策的空子比较多,善于拉关系钻空子,于是乎,求人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水平高低的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在两会上发言希望政府尽量让国人不求人或者少求人,这位委员想法非常好,其实求人是人的本能,不管是社会发展到什么朝代,求人都是在所难免的,否则,人类的生活会变得冷漠,老死不相往来。然而他又点到了政府的软肋,就是办事不公,包括司法不公,执行不公,在与政府相关的部门无不充斥着猫腻,在土地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招投标,人事安排,城市建设等等。缺乏公示制度,暗箱操作,没有廉政机构的监督检查,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使得人们不得不拿出浑身解数来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拉关系,最后没有关系和能力的老百姓以及国家利益受到损害,败坏了政府的形象。说到底,这就是政府的弊政所在,腐败的根源。究其原因周新生归纳以下三点:
一,是改革不到位。原本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但很多地方靠权力和关系。这反映了市场化改革在一些领域滞后,政府职能改革仍不到位。在人们眼中,靠市场、靠政府、靠制度、靠法律不如靠关系,有了关系什么事均可变通,均可摆平,均可办到。法的尊严、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公理、市场的规则均可挑战,均没有关系管用可靠。
二,对权力的监督远远不够。权力在一些掌握权力的人手中变成了交易的工具。权力的运用、优质资源的配置公开透明不够。导致权力资源少的一方向权力资源多的一方示好,以寻求更多的权力和实惠。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社会生活中沉渣泛起,如权力至上、官本位、人身依附、特权思想等等。
对此我非常赞赏。中国有句古话,求人不如求已,一般来说只要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会去求别人,只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去有求别人,小事情求人正常不过,人情也是友情,但是在涉及政府职能方面,在官与民之间不对称的关系下,活动的空间巨大,求人变得非常微妙,它往往是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混杂在一起,成为官员的近月楼台,求的人多,官员捞取的好处好处更多。而往往人们强烈要求的却又是资源溃泛的。
作为以人民利益为最根本宗旨的党和政府应当为创造社会公平做出表率,建设好独立与政府部门的廉政机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社会去监督,让阳光去曝晒,因此在全国应该建立廉政公署,设立举报机制,部门举报机制,真正实现权力的约束,让试图想从求人处获得非法利益的官员闻风丧胆。政府部门把事情做公平了,那么烧香求人的事情就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