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时针它不停在转动--《北京爱情故事》
(2012-02-11 19:38:31)
标签:
情感 |
喜欢北爱,是因为它像镜子也像幻想,我们看见曾经的自己,还有希望成为或者希望遇到的样子。所以你最喜欢的角色,可能就是最像你或者你最希望的。我最喜欢林夏,很彪的欢乐,与她外表很不符的对爱情的执念,与这时代相悖的坚持。被守护,但却害怕相欠,对成长感受最切肤,同时也懂得了释然和豁达,在疯子妈妈的墓地时,她说:“一个人成熟的标记,就是学会宽容和原谅。”成长最终会让她平静冷静安静,但这又是不是成长里最残忍的部分。
林夏的成长是从看见疯子和沈冰拥抱开始,她流着泪倒在出租车后座,只是让司机把车快开走,那一刻的疼痛像窒息一样,毫无力气。直到和石小猛的那一夜,疼痛彻底爆发,以撕扯的方式,当那个被疯子形容是气壮如牛的女生,却气若游丝的说着:“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长大是一件这么痛苦的事情,一点都不开心,越来越不好玩,谁愿意长大啊!这种滋味可不好受了,那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成长,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血肉模糊,支离破碎,被撕扯着,不得不成长的成长。”
她用全部青春来坚持的执念,一夜扯碎,泣不成声。我只是想起那首《better than a Hallelujah》:We pour out our miseries,God just hears a melody…还好像林夏这样善良纯净的人最终是被守护的,尽管大药瓶子的守护还是场纠结,但这可能就是生活,从不能尽善尽美。像她对疯子说:“谢谢你给我的希望,尽管都是那么令人绝望。”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希望。
杨紫曦和石小猛对于现实的妥协是彻底的,淋漓尽致的。可能我们鄙视,但其实他们两个只是艺术作品里一种极端的表达方式。其实那里也有我们自己,多或者少的,对现实妥协,那些你执拗坚持的梦想,在哪一刻,你轻轻的松开了手,却重重的砸在心上,留下深邃空洞的缺口,再无论什么都无法填补。我只是想说,争取和坚持需要付出代价,但妥协同样也有代价,甚至更重。
如果说沈冰是这部剧里让人神往的冰清玉洁般美好,吴狄是让人最窝心的一种温暖,那是因为成长从未夺走他们最本真的坚持,他们没有被生活打败或重伤,因为他们还算是被眷顾着疼爱着,让他们没有改变。但真正的奇葩的确是疯子,他是最具成长的,并且非常美好的成长。都说青春是美丽的疼痛,灿烂的忧伤,但疯子的青春不一样,因为那是疼痛的美丽,忧伤的灿烂…那是关于成长最完美的一种设想。
疯子说真正的爱情太难遇到了,爱情圣洁的力量,是会穿越时空的关系;而伍媚说爱情很有可能成为你这辈子最大的一次投机,而婚姻也可能成为你今生最大一次妥协。沈冰妈妈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胡荣强说,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青梅竹马?这个世界上有不需要面包的爱情吗?物质是爱情的氧气。最后吴魏说,你在纽约,我在北京,漫长的别离里,我只做一件事——专职爱你。如果爱情能成为职业该有多好,我永远都不会早退,也永远不会转行,任期就是一辈子,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就是做你的专职爱人。
爱情可能是筹码,可能是利器,可能是借口,因为那不叫做爱情。爱情是一个强大气场散发的能量,是一场终生的想象。爱情也许会如人讲,变成亲情友情感情,但它永远都不是。
这是我看了一部剧后24小时内记录并写下了千字,对一个慵懒的人而言,实属不易。重要是还想再看一遍...也许像结局,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格这一切。永恒的悼念和铭记。
谢谢北京爱情故事,谢谢它帮我们记录了这一切。用心。
北爱也赢在配乐。最后就用《嘀嗒》的歌词做结尾。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时针它不停在转动...
前一篇:海角七号
后一篇:作为一个大人,我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