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代医学书法名迹欣赏7

(2010-07-25 10:16:36)
标签:

书法

晋祠

名迹

颜体

傅山

文化

分类: 中医

末清初医家傅山书法欣赏   堂主  著作

http://s13/middle/60e92c67x8c2d018b4e9c&690

图1  傅先生之草书以狂、怪、丑、拙为势,奇险诡异,鬼神难测,全属起于胸臆,以心为书,实乎禅意。

 

http://s13/middle/60e92c67x8c2d02519d8c&690

图2  观赏傅先生之草书,有似于观赏佳人公孙氏剑器之舞,酣畅痛快,意韵无穷。其书卓尔不群,成为今天力追之楷模.箧中之瑰宝也!

 

http://s16/middle/60e92c67x8c2d0516381f&690

图3  楹联曰:“人世难逢开口笑,草花须插满头归”。欣赏书法之馀,领悟人生苦乐.若有所得,妙在其中......

 

http://s2/middle/60e92c67x8c2d05810681&690

图4  草书之妙,激徐有致,势如行云流水,浩然之气升焉......

 

http://s5/middle/60e92c67x8c2d05fb2824&690

图5  此组字幅非属一体.然而字韵力贯始终,狂怪不骘.已成为今天新兴书风争相效习之圭璧.颇俱傅风横荡之势.



http://s5/middle/60e92c67x8c2d0628ff04&690

图6 此条幅颇得唐人张旭与怀素之三昧,气韵缠绵,刚柔有致,奇险诡异,非凡流可知其妙也!



http://s7/middle/60e92c67x8c2d06c17936&690

图7  行草书中,拙丑之妙足见其中.高古逸绝,寄情于有无之间.



http://s9/middle/60e92c67x8c2d074ad958&690

图8  右一为古篆,属先秦六国文字.查《六书通》即可辩识之。馀为草书,狂怪之势见于笔端,奇诡超绝,令人击壶而歌!


http://s15/middle/60e92c67x8c2d08406b4e&690

图8  匾额榜书:兴怀静远。此为傅先生抒怀志兴之作,沉静之馀,又兴慷慨激昂之意!

 

 

http://s3/middle/60e92c67x8c2d086e1d42&690

图9  “雨馀见归鸟,山紫知暮光。驴背危客,云根生众芒。柳暗绿香苦,桃静红意凉。萝月徵诗上,遥峦停靓妆”。赏玩傅先生之扇面,欣赏傅先生之书法,咏唱傅先生之诗句,钦佩傅先生之风骨,足可祛暑逐秽,清凉爽意欣然!



http://s8/middle/60e92c67x8c2d0c4c1af7&690

图10  傅先生仰慕唐人颜真卿忠贞傲岸之人格与遒劲刚毅之书法.观先生之书,字如其人,真实不虚也!



http://s4/middle/60e92c67x8c2d0ca7a173&690

图11  此为傅先生草书朱熹《治家格言》通条屏.可见宋人熔儒释道诸家于一炉的程朱理学对先生具有一定影响。其宽容之意对愤世疾俗之偏执之性至少具有一定的制约,故使先生晚年乐于隐居生活,寂然心净无尘。

 

    傅山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倍至。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傅山书法篆、隶、正、草无一不精,尤以行书别见特色,马宗霍《岳楼笔谈》称“青主隶书,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然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伯仲”。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 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的理论大有针砭时风、力挽狂澜之用意。可谓振聋发聩之洪钟,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学者相比,有很大不同。在他的诗文中没有丝毫替圣人立言,为统治者出谋献策的意思。反之,他自称道士、侨民,在反清复明已无希望的情况下,却期待着世道人心有所突变。他给自己起了个别号“观化翁”。既然清朝的统治已经巩固,世风人心正在越变越坏,于是就希望迅速地坏下去,物极必反之后就会突变。他对战国诸子都有深入的研究,傅山晚年着力研究东周学术并获得巨大学术成就。《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就有傅山的专章,受到历史学家们高度评价。认为古代的学术文化能够激励炎黄子孙奋发起来;他愿做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并盼望着民族的真正觉醒,从根本上铲除暴政。

对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新评价了赵孟頫书法。试看他的《秉烛》诗:“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异,管卑亦非常。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于一笔,何处发文章”。“斫轮”语出《庄子·天道》:“行年七十而老斫轮”。此诗为傅山七十岁后所作无疑。“赵厮”即指赵孟頫,“管卑”即赵孟頫之妻管仲姬,“奇人”则指赵氏夫妇。傅山年轻时学赵,后来完全出于政治思想原因而痛骂赵字,并一再告诫儿孙千万不可学赵字。此时,在深入研究了王书之后,他才又把赵孟頫看作奇异的天才。

    后,傅山衣红衣,居山寺,改号朱衣道人,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清顺治11年(公元1654年),傅山因南明总兵宋谦在晋豫边界起事反清,事败下狱,成“谋逆钦犯”,虽遭严刑,却坚贞不屈,曾绝食九日,濒临死亡,后经营救获释,此案曾轰动一时,被称作“朱衣道人案”。顺治14年(公元1657年),顾炎武因江南已无法容身,“浩然有山东之行”,应傅山之邀,千山独步,天马行地,来到了太原。顺治16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克镇江,袭南京,张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势似转机,傅山闻讯后,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郑张已败走,他只好带着又一次地扫兴回到太原,其后一直隐居于晋祠云陶洞。他曾作《宿云陶》诗: 

  雾柳霾花老眼憎,云陶稳睡拔鸡鸣;晋祠三日无吟兴,只忆观澜智勇生。 

  隐居期间,行医治病,潜心著述,他吟诗作画,并与顾炎武、阎若璩、阎尔梅、朱彝尊等学人考证晋祠,感怀晋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将云陶洞称作茶烟洞,“石室茶烟”是晋祠内八景之一。景宜园距云陶洞数步之遥,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影”,此地为傅山饮茶品茗处。 

  期间,傅山先生在此还留有许多书法作品,其中嵌于朝阳洞石阶下周柏旁壁间的“晋源之柏第一章”最为要紧,其字行楷中揉魏碑,舒缓里见矫捷,遒劲得力,练达通脱,一看便知是高逸出世、遗身物外之作,难怪能被阎若璩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亭内的“难老”匾、圣母殿廊下的“永锡难老”匾均为名题。嵌于文昌宫墙壁上的《文昌帝阴骘文》也出自他的手笔,全文446字,小楷写就,直师钟繇,工整不苟,玉润珠圆,是其罕有的小楷作品。另外,景宜园楹联“茶七碗,酒千盅,醉来踏破瑶阶月;柳三眠,花一梦,兴到倾倒碧玉觞”、同乐亭楹联“万竿逸气争栖凤;一夜凌云见箨龙”,“梧桐月白杯中照;杨柳风来画上川”,也均为傅山所书。云陶洞楹联“日上山红,赤县灵真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之上联中的“日”与下联中的“月”合璧为明字,“珠明”则暗指朱明。 

傅山对晋祠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书法、著述,更在于对晋祠操守的提升、品格的趋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云陶洞紧邻朝阳洞,占据着晋祠云至高。俯瞰全园,了然一目,远眺田畴,隐约可现。除去一年一度庙会里的纷杂熙攘,除去平日偶有挚友造访,这里少有游人光顾。园日涉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当石磴上青苔侵阶、隙间拱草,秋树下的扫叶人又把一季的春华挈走时,傅山先生慨叹感怀之余,却未倦慵喟然,医术愈发精湛高明,诗作愈发激昂高亢,著述愈发精邃深湛,绘画愈发出神入化,书法愈发拙丑怪诞,意志愈发贞固刚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