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2014-02-06 22:29:57)
标签:

天游峰

武夷精舍

云窝

晒布岩

茶洞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
 天游峰景区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天游峰,云窝、隐屏峰、晒布岩、茶洞、一览亭、武夷精舍等,其中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坐武夷山最有特色的旅游观光小火车到达天游景区车站,我们开始了本次武夷山之行的最后一站旅游。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设计、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倡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武夷精舍因此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修缮、增扩。南宋末期,经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随后又设置“山长”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后毁于战火。现在看到的是近几年在原址上新建的一部分,面积远远小于原来的武夷精舍。
从武夷精舍前行数百米,在接笋峰西壁岩下,有因峰岩崩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晨昏,从洞穴里常常昌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岩石之间轻飓飘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自如,变幻莫测,故此地名为云窝,云窝四周有响声岩,坍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晒布台、天游峰、巷屏峰、隐屏峰、接笋峰等环绕着,过问樵台,前面有个石门,就是叔圭舍旧址,门额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见,叔圭姓江名贽,北宋人,官举孝谦,这里原来一座孝究的古建筑,是清初为纪念江贽而的,现在仅存这道石门,过石门,左边这个濒临溪边的亭子叫石沼青莲亭。右边这座山峰是隐屏峰,依附于隐屏峰,峰腰横裂三痕,仿佛折断又连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笋峰,双峰肩贴立,亲如兄弟,共擎蓝天,气势非凡,隐屏峰下的亭子叫水月亭。据说月明星稀的夜晚在亭中把酒赏月,可见到四个月亮,既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如此意境,真叫人陶醉,云窝中间的那块漆黑巨石,像一头伏卧的大象,俗称铁象岩,铁象岩中间裂开一罅,穿行其间,但觉天光如线,为区别溪南灵岩一线天,故称它为小一线天,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云窝巨石倚立,背岩临水,地处武夷山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名人隐者潜居养心所在。
过了云窝就到了晒布岩,在晒布岩的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3米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由于流水长年冲刷,岩壁上布满了数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每当西斜的阳光照到壁上,道痕格外分明。俯视溪中,岩壁倒影,随波晃漾,如无数游动的银蛇从河底直往上窜。若逢雨天,雨水从岩顶顺着直溜溜的轨迹飞泻直下,仿佛素练悬天,万千银龙飞舞,堪称奇景。
晒布岩前面岩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题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庐的主人陈省。明万历十一年,陈省因与宰相张居正政见不一而受到排挤,他辞职归隐,深感怀才不遇,见云窝有一岩石状如蹲虎,他触景生情便刻石“伏虎”二字,寓意自已如一只蹲虎,企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再展宏图,伏虎岩右边这一竹丛,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武夷诗中提到的方竹,这种竹看上去是圆,摸上去却四方的,十分奇特,从伏虎岩石径往上登,便可看到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字。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从洞中放眼眺望接笋峰,隐屏峰、玉华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以及远在三曲的仙游岩,峭壁耸立的危崖,就像一干堵堵高大的城,把它团团围住仿佛遇十面埋伏。如静心谛听,也许还能听到楚歌声。惟一的通道,就是西边的一条岩罅,人在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样,抬头仰视,仅见青天一围。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游记》中写的:“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矫也。”所以,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内卜筑隐居,如宋刘衡的小隐居、明李钟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勋的留云书屋等。茶洞北面有个潭,称仙浴潭,相传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
从茶洞到天游峰一览台据说共有800级石阶,原本想数一下,可是到了一半看了下美景把数目给忘了。这一段是整个行程中较累的,路窄又很陡峭,途中不能停下休息否则后面的人就上不来,要一口气爬到山顶确实出了一身的臭汗。天游峰海泼410米,东接天游岩,西接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最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从一览台上凭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东望这座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从一览台前行,眼前这座宫观式的建筑,就是天游阁,阁后的妙高台上,是罕见的红豆树。红豆树旁的这条涧称胡麻涧,涧旁的石壁上的历代摩崖石刻30余处。其中最大的那幅“第一山”,系清朝道光公元1832年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欣赏完摩崖石刻,登一崎岖山丘,前面这座牌坊,镌刻有“中正公园”四字,过中正公园后就是下山的路了,一路没有什么出名的景点直接回到了晒布岩下,原路返回了。今年春节的武夷山之旅也到此结束,中饭后我们就直接回宁波了。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