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亭溪岭古道徒步

(2013-07-01 21:16:13)
分类: 国内游记
6月23日又是一个周日,这次我和父母一起去横溪亭溪岭古道徒步,亭溪岭又叫“藤溪岭”、“腾飞岭”,古人取地名多有来历,其可能是因为长岭的一边是潺潺山溪,沿途又多凉亭而得名;或是因为岭旁曾有古藤蔓覆溪上,便将山岭会意称作藤溪岭。至于“腾飞岭”,则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过去,亭溪岭可不是一般的古道,据说在唐宋时这里已有山路,到了清代,古道已修筑得比较规整,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公路,成为鄞东南的交通要道。据竖立在亭溪岭巅的清光绪二十年《重修亭溪岭路碑》记载:“窃惟亭溪岭为鄞奉象三邑通衢。绵亘十余里,往来行人日夜不绝……”往岭东走,可通咸祥、大嵩,渡象山港至丹城和石浦;往南走,过横溪、大岙可至奉化白杜或裘村;往西走,乘横溪航船,可进入宁波城内。
亭溪岭古道引人入胜之处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其有着非同寻常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
穿过周夹村石家,从亭溪岭的北道出发,首先入眼的是一块石碑,上面是桑文磁先生写的“亭溪古道”。进入古道不久,就见右侧山溪上有座小石桥,过桥不远处有一座建于1935年的钢筋水泥白塔,取名众安塔。塔为六面七层,高约15米。从塔底往上仰视,每层腰檐高挑,逐层递减。塔内有水泥踏跺和木梯,可盘旋登上,站在塔的顶层,鄞南大地一览无余。塔底层门两侧有两副对联,皆为佛教吉祥语,一曰“佛光普照极乐天,塔影横锁南海柳”,一曰“宝塔兀对万峰朝自在,慈航普渡千世庆众安”。
返至古道往上走,可以看到一块状如蛤蟆的石头伏在道旁,俗称“蛤蟆岩”。由于“蛤蟆”的姿势坐西朝东,被当地人戏说它是“吃吃杨家(城杨村),拉拉王家”。
古道的左侧依次可见4座亭子,山脚下的叫第五亭,又称磬裁亭;山腰上的叫老万寿亭,又称石板凉亭、下凉亭,现在老万寿亭的旁边又新建了一座万寿亭;岭巅的叫祥云亭,又叫上凉亭。它们都是为匆匆赶路的行人提供休息喘息的场所,也是古道的点睛景物。
第五亭为方形尖顶式样,采用水泥筑成,内供着土地菩萨。亭上有2副对联,通俗易懂。其一曰:“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这是迎奉土地神夫妇的话;另一联曰:“到处云山到处佛,当方土地当方灵”,这是为土地菩萨作“广告”之语。
第五亭是民国初年时由鄞县姜山陈桥人陈磬裁建造,所以当地人称它磬裁亭。提起陈磬裁,今人大都不知其名了,而在民国初年,他可是旅沪“宁波帮”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人称“水泥大王”。陈磬裁发达之后,非常关心家乡的慈善事业,在上世纪20年代,他在鄞县乡村投资建造了十桥十亭,造福家乡父老乡亲。因他从事水泥行业,所以建造桥亭的材料不采用传统的木、石料,全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建筑理念和特色,在鄞县轰动一时,传为美谈。
八九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十亭现在仅存两座亭了,一座在云龙镇的黄昏晨桥边,亭名“第四亭”;一座即是横溪镇亭溪岭上的“第五亭”。陈磬裁在建造十亭时,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喜欢将每座亭子进行编号,他在亭溪岭建的是第五座亭,于是命亭名“第五亭”。现在过往行人不知,往往会被这编号搞得莫名其妙,误以为“第五亭”是亭溪岭上的第五座亭,再往岭上走,又看到万寿亭和祥云亭,好像感觉亭溪岭上有七座凉亭,以至于以讹传讹。其实,亭溪岭上新老凉亭加起来总共也不过4座。
万寿亭分新、老两座,老亭是清朝同治年间杨琏房、陆记房修建,已有130多年历史了。老亭用乱石和石板构筑,看上去显得低矮又零乱,而亭内一副对联写得倒有些禅意:“停停须观身边物,去去思寻任是难”。这里既是对行人的提醒,离亭时须回头看一看,不要丢了随身之物,又何尝不是对人生的忠告,做人须经常“观”和“思”,耐人寻味。新亭为近几年所建,飞檐翘角,高大明亮。
祥云亭建于咸丰十一年,里面被木柱隔成三间。亭内有两块石碑:一块是光绪二十年《重修亭溪岭路碑》;一块是《新创祥云亭碑》,记录了亭溪岭古道的历史:“吾乡东南至腾飞岭,东通韩岭,西出横溪。吾乡之士人,五山之士人,四方之旅客且往来于其间”。
一百多年来,这几座亭子在这条宁静的古道上并不寂寞,它们迎来送往了多少行人,我们从祥云亭上的对联中似乎可以感觉到:“竹韵松涛留客听,清风明月送人行”;“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再走”。祥云亭旁有一泓清冽的祥云泉,旧时冬夏不涸,越岭者多饮用甘泉,洗去尘泥,消解疲劳。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亭溪岭古道徒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