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榕杉湖

标签:
黄庭坚榕湖榕杉湖九曲桥湖心亭旅游 |
分类: 国内游记 |
榕杉湖(又称阳塘)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心,秀峰区、象山区接合处,阳桥的两侧,西通桃花江,东通漓江。榕杉湖是榕湖和杉湖的统称,在阳桥处相连,两湖自古就一直互通互连,如同姐妹,故得名。 两湖开凿至今已逾千年,孕育了无数才人,留下不少古迹。晚清“杉湖十子”的补杉楼,著名词人王半塘的故居,桂林山水画家罗辰的“芙蓉池馆”及民国年间著名教育家马君武故居等都曾坐落在榕湖和杉湖旁。
榕杉湖其雏形是在宋代由人工开掘的桂林城南护城河(相传唐代已是护城河),最早见于鹦鹉山摩崖石刻《靖江府城池图》,时称南阳江。至元代开始冠以湖名,称鉴湖,到明洪武八年,城池向南扩展至阳江,原来的护城河由此成为内湖,统名阳塘;桥称阳桥,并由木桥改建为石桥,桥上刻有诗人解缙题“永镇三江”手书。桥东湖畔昔有杉树,故名杉湖,桥西湖则因湖中植荷,故名莲荡。明代,榕杉湖景色更加绮丽,邝露《阳塘记》载:“荡漾若数百亩,临水人家,粉墙朱榭,相错如绣,茂林缺处,隐见旌旗”。
至清道光年间桥西湖始有榕湖之名。至清代嘉庆之后,榕湖、杉湖两岸渐建起许多名人宅居和私家园林,人文相继,成为桂林市文化活动的中心。民国年间,于榕湖、杉湖两岸开辟环湖路。在榕湖心岛上开工兴建湖心亭,亭取名为“旭照亭”,并修建由湖岸到岛的木质九曲桥,同时还修建杉湖北岸通往杉湖岛的木桥。
解放后,桂林市全面整治榕湖、杉湖,清理淤泥,修复九曲桥,粉刷油漆湖心亭,并在亭周围栽种垂柳、柏树、花草。并在湖边修筑石栏。现城中景区榕湖、杉湖,湖如风光照媚,沿湖有唐代古南门,北宋诗人黄庭坚系舟处,清末词人王半塘故居,清代桂林画家的芙蓉词馆、马君武的故居等等。环湖的名胜古迹融入湖区,榕杉湖已不是单一的纯粹的湖光山色,而带有浓重的文化底蕴。
古南门,据说是宋代桂林城南门,为宋代景定三年至五年间(1262年~1264年)朱祀孙主持建造,时称为威德门。上刻“古南门”三个字,为郭沫若所书。昔时城门上,生长一株古榕树,树根沿城墙盘错而下,因此,又叫榕树门,城门楼叫榕树楼。南门外、榕湖北岸的古榕树下,有黄庭坚系舟遗址。榕荫亭旁立“黄庭坚系舟处”石碑,铭志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