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2012-09-04 13:09:37)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句成语在国内几乎是老少皆知。它出自中国历史上一段有名的真实战例。说的是项羽和刘邦曾在反秦战争中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者为王。结果公元前207年,刘邦先攻入咸阳,但项羽仗着人多势众,违反前约自封“西楚”霸王,统治富庶的关中平原,而将刘邦封为汉王,管辖偏远闭塞的陕南汉中,及蜀道难行的四川一带。刘邦采用著名谋士张良的建议,忍辱屈从,偏居一隅,韬光养晦,谋求东山再起。为迷惑项羽,表示无意重返关中之意,又放火烧毁了所有通往关中的栈道。
    一年后,时机成熟。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开始军事行动。韩信先派兵佯修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栈道出兵的架势,引诱项羽加强斜谷栈道口的防御。自己却率大军远绕千里之外的陈仓小道暗入秦川,一举攻克关中门户大散关和陈仓镇。等项羽明白过来,为时已晚,此役大败。从此刘邦遂占关中,奠定了汉朝的基础。这段战例此后也就成为著名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也可能不少,但真正知道陈仓道与大散关的关系,并到过这些雄关古道的人可能并不多。深秋的一天,我有机会亲身登上了这著名的大散关,一览脚下富庶的关中平原和身后秦岭险峻的崇山蜀道,大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大散关位于宝鸡市西南,是“八百里秦川”进入秦岭山脉之陈仓古道的咽喉要道。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在大散关发生的知名战事最少在70次以上,可见此处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的大散关已位于现代开发的川陕公路旁,虽是历史重地,但目前的开发程度好像不高。据当地的司机说,他常年路过于此,都不知道路边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景点。可能已是深秋,临近傍晚,景点门前空无一人。因此,一开始我们对此景点的可看性并不抱太高的期望。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新建的大散关景点山门为古代营寨式的建筑风格。山门匾额是民国赵祖康写的“古大散关”四个大字。山门楹联是宋代诗人陆游“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著名诗句。
    进入山门,正面是一座新修的陆游祠,旁边立有一座陆游塑像,还有一些陆游的诗句墨迹。我不由一愣,陆游为遥远的绍兴人氏,与这偏远的西北散关有何关系呢?细看介绍才知道个中缘由。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南宋时期抗金主将王炎统领川陕抗金。他任用了46岁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陆游助理军务。陆游曾身着戎装,亲临前沿大散关,执剑守关,跃马杀敌,并在大散关写下了很多忠诚保国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在暮年时写的一首梦戍大散关的诗:
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祠中还有一幅老子的像。有一说,“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中,当年留下道德经的散关就是于此,而不是在河南。当然这都是历史推测,不足为据。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院内东侧一块巨石上镌刻了“饮马泉”3个大字。相传是三国关云长的坐骑“赤兔驹”过散关时,用马蹄刨出来的泉水,至今不涸。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陆游祠后是一条陡峭的上关山路直通关岭。虽然仅有几百米长,但足以使人五步一停,气喘吁吁。
    上到岭凹处见有一座城墙,关楼,横锁关口。关楼上的匾额是郭沫若先生亲笔书写的“大散关”三个行草大字,古朴凝重,浑厚遒劲。关楼墙上还有许多历史著名人物的题诗,如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由此可见此地曾经在历史上的重要与辉煌。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其中一首曹操《晨上大散关》的词写得别具一格,很有气势,连用了两句同样的句子以描述大散关的险要。值得录下细读。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城墙上设有仿古的铁炮,墙体上书写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成语。这里是否就是千年前的散关原址已不可考,但从地形上看,这里与脚下的川陕公路几乎成九十度角,从山上滚块石头下去就能瘫痪公路。“一夫当道,万夫莫过”之险,名不虚传。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敌楼西侧,塑有宋代抗金英雄吴蚧、吴磷组像。宋史有传:两人曾在大散关击败金兵10万,名垂千古。给后世留下了“三秦雄关名千古,二吴豪气传万年”的美唱。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敌楼北面有一眼“龙泉”,泉水喷涌而出,清冽甘甜,从未干涸可供戍关将士饮用。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关岭南端有一座青砖砌筑的烽火台。人们登临关楼,眺望四野,但见群山叠嶂,古木翁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穿行其间,真正可感受到“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的奇境和千峰竞秀的自然风光。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眺望对面山岭上,五十年代修建的宝成铁路在山上盘旋,这种“奇观”在现在的铁路建设中已不可设想,但正是这“原始”的铁道打通与开发了深藏在秦巴山岭深处的汉中和四川盆地,为新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了巨大的作用。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此时矗立烽火台上,看残阳慢慢隐落,群山霞烟渐起,秋风携来寒意,望尽雄关险道,不禁触景生情,吟唱王维那首《大散关》(也有网友考证实为清人所作)以抒情怀:“蜀门自此通,谷口望若合。日月互蔽亏,阴阳隐开阖。微径临深溪,马蹄畏虚踏。泉流乱石中,砰訇肆击磕。时节已初春,气候如残腊。黄叶间青条,风吹鸣飒飒。时见采樵人,行歌互相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转载]千古传奇陈仓道,秋风铁马大散关——西北行摄日记之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