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雏凤清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905
- 关注人气:6,2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孩子的心思需要妈妈细细猜
(2012-06-07 23:19:28)
孩子的心思需要妈妈细细猜
美国的暑期来得比国内早,5月底,宝贝俩就正式开始放3个月的暑假了,3个月的暑假,在家里还不玩疯了?于是6月初宝贝俩就被爸爸妈妈打包送到中文学校夏令营,嘿嘿,乖宝贝们,都给我好好学中文去哈!
换班引来宝儿的大哭反对
本来一切安排的很妥当,不想第一天上学回家,爸爸就发现宝儿居然暑期学的是四级汉语教材,话说他上个学年就上的是这个,再学一遍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劝说宝儿上五级。宝儿一口否决:不干!学五级的都是大孩子,我没有朋友!
真的么?爸爸不以为然,跟妈妈商量,看是不是要浪费一个暑假的时间再重学四级?妈妈想了想,建议爸爸先征得宝儿同意,然后再换班。不知道第二天俺家尊敬的宝贝爹是怎么和宝儿商量的,反正后来打电话给妈妈的结果是:宝儿在学校大哭,不同意换班,坚持说没有伙伴,宝贝爹也不知怎么跟孩子较上劲了,坚持要孩子上五级!最后宝贝父子俩成功的把校长折腾出来,特批宝儿中文课跟着五级班上,其他课程还在四级,今天暂时在原班,这才止住了宝儿的眼泪。唉!妈妈一听就叹气,不用说,这回准又是宝贝爹一意孤行,没有征得宝儿同意蛮干,这才惹来了宝儿的逆反大哭。
好言诱惑妈妈说动宝儿升级
其实在妈妈看来,夏令营让孩子巩固一下已学到的知识并没有大问题,更何况暑期嘛,孩子玩玩不是罪。不过既然爸爸不开心,总不能让俺家大家长生气不是?还要想个办法让大家皆大欢喜。想来想去,只好脑筋动到孩子身上,嘿嘿!毕竟孩子他爹的想法也没有错,那么为什么宝儿会那么反对升班呢?
其实宝儿说的没有错,就是在四级汉语班,宝儿的年龄就已经算小了,到了五级班,学生的普遍年龄要大2-3岁,没有同龄的伙伴,没有熟悉的朋友,难怪宝儿不开心。知子莫若母,妈妈却是知道宝儿其实很快会找到新朋友的,小家伙很有亲和力,只是一时转不开弯,再加上爸爸的强迫命令,宝儿面子上下不来,顶上牛了。其实在妈妈看来,小家伙是顺毛驴儿,顺着他的话说,他自己就会拐弯。
于是回家后妈妈马上奉上糖衣炮弹:宝儿乖乖,想没想到过,你一直跟着四级班的小朋友升级,大家都熟透了,有什么好玩?五级班里的人你都不认识,说不定会有新朋友哦,宝儿不是最愿意交新朋友?为什么不去新班级看一眼?
宝儿听了有些动心,不过最终还是摇摇头:妈妈,我还是喜欢四级班。妈妈摇摇头,心里鄙视:这个倔孩子,怎么这么死心眼?不过一招不灵没关系,咱不是还有第二招?就不信妈妈玩不过我的宝贝儿子,嘿嘿!
想啊想,Raven
忽然想起宝儿有一位很好的朋友琪琪,小姑娘特别聪明,学得一直比较快,她暑期一定会在中文学校,于是妈妈故作神秘,跟宝儿说:还记得琪琪?告诉你哦,她妈妈说了暑期琪琪肯定在中文学校,既然不在四级班,说不定在五级哦,你不去看看?这下宝儿动心了:妈妈你肯定琪琪在?哈,这话可不能说死,万一琪琪不在那妈妈就死定了。于是妈妈跟宝儿玩文字游戏:妈妈推测琪琪在,可是我没去过五级班,我怎么知道呢?只有你自己去看才可以哦。她不是最好的朋友么?宝儿马上同意,去五班,嘿嘿!妈妈暗暗佩服自己,宝儿又被妈妈说动啦!

追根求源妈妈发现宝儿的秘密
话虽如此,妈妈总觉得宝儿不去五级肯定有别的原因。正如妈妈前面介绍的,宝儿是个很open的孩子,不可能只是为了没朋友而不去。无意中,妈妈翻开宝儿中文学校的课程表,发现原来五级汉语班的班主任是那位以严厉出了名的徐老师!记得去年她就是宝儿的班主任,宝儿曾经跟妈妈形容过:徐老师很厉害,所以我的汉字一定要写好看她就不会生气。不过妈妈却是很喜欢这位未曾谋面的徐老师,话说我家宝儿以前的字写的惨不忍睹,多亏有了严格要求的徐老师三个月的特训,宝儿的字才能看!这样联想起来,那就不用猜了:一定是严厉的徐老师让宝儿望而却步,打死不进五级班!
果然,当妈妈直接问宝儿时,宝儿承认:妈妈,年级越高,老师要求越严,越没有FUN!......妈妈无语,看来成人和孩子的思路不一样,假期疯玩是孩子的天性,遇到一位严厉的老师,父母虽然开心,孩子却不能接受!Raven
只能说有情可原。转了转脑筋,妈妈还是觉得应该先解决宝儿的思想负担,于是问宝儿:乖孩子,你告诉妈妈你在学校操行课拿过黄色警告没?宝儿看着妈妈骄傲的摇头:妈妈,我的都是绿色的(代表遵守纪律,表现好)!妈妈看着宝儿笑:傻儿子!严厉的老师是针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的,我家宝儿最守纪律,你为什么要怕老师?
于此,俺家宝儿才终于释然,开开心心同意升班了。妈妈悄悄松了一口气。
妈妈感悟
在妈妈看来,不仅仅是语言不丰富的幼儿有时表达不清自己的感觉,对于象宝儿这样的少儿来说,有时面对一种选择,他们只是下意识的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可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原因与感受是什么,Raven
甚至觉得有的时候成年人也是一样,在没有理清自己的感受之前下意识的选择最保护自己的方案,这有情可原,只是做父母的在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之前,需要帮助孩子找到原因,理清思绪,这样是不是可以避免很多亲子之间的对立呢?不知道这种理解对不对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