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立:美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2011-09-02 08:00:39)
标签:

育儿

美国

幼儿早教

分类: 幼儿早教

独立:美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独立:美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喜欢玩“Monkey Bar”的贝贝


    8月份很快过去了,宝贝开学也接近两周,新学期给宝贝妈咪的感慨还是蛮多的,其中 Raven 对美国学龄前教育感触最深,还是“独立”。


    开学第一件事是教“规矩”

    Raven 在国内的很多朋友,一说起美国的孩子,最羡慕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自由”,仿佛干什么事情都可以,在课堂上也不必守任何规矩,其实 Raven 感觉这是偏见。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 Raven 所见到的美国小学校里,每学期开学,老师向孩子们教授的第一件事是学“规矩”。Raven 收到的老师的第一个邮件,就是告知家长:开学的前两周,孩子们将要学习在这间教室的“规矩”。只不过这个规矩和国内的孩子必须坐姿端正,不乱说乱动不一样,而是要求学生独立。


独立:美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除了第一张照片是 Raven照的,其他片片均来自贝贝班级网页,老师的作品,反映了孩子们平时的日常生活

    就拿贝贝上学的第一天来说,老师教给她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应该放的地方:在贝贝教室一进门的地方,有一排衣帽钩,上边的小熊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老师要求每个孩子一进门,就把书包挂在写着自己的名字下面的衣帽钩上,同时还要把午睡用的垫子和毯子拿出来放到专门的收藏柜里,丝毫不能乱。


    晚上回家,贝贝的第一件事是把书包里老师放的文件夹拿出来,向家长复述老师今天有什么要求:是不是要交钱,要完成什么作业等等。虽然说不太清,妈妈还是需要看老师带给家长的文档,但大致的内容贝贝都能复述。等到第二天上学,贝贝就已经熟门熟路的知道把装文档的文件夹放到老师指定的抽屉,并从一个有标记的盒子里拿出写着数字的小圆牌,贴到自己的名下,就像打卡一样,教室里所有对应着这个数字的地方桌子,椅子,还有地毯,就是贝贝要待的位置。


    上课喧闹?老师也有高招:在美国,只要孩子们在,教室里的灯就一直开着。4岁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差,一旦孩子们音声喧哗,不再听得见老师的指令,老师可不会提高嗓音跟孩子们比声高,而是把教室的灯关上,再打开,两次,就会成功的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过来,算不算是高招?当然如果真有不服管教的孩子,老师的最后终极杀手锏就是“Time Out”,让孩子自己到一边而去反省。


独立:美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独立:美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生活上独立:自己的位置自己清理

    虽然贝贝班上只有16个学生,2个老师带,如果老师事事亲为,也还是蛮累的。那么老师又有什么高招呢?说来也简单,那就是把教室划分为几个区域,孩子们的玩具学习用具分门别类摆放,老师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们这些教具,玩具。以及各类用具的摆放方式和使用方法,剩下的,就需要孩子们自己来处理了,玩过的东西要归类放置,老师最多在边上动嘴指使孩子们自己收拾,习惯成自然,反正每次 Raven 过去接贝贝的时候,他们的教室都是干干净净的,给 Raven 的感觉是,老师教育有方。不过贝贝也就是在学校表现好,一回家就原形毕露,只负责破坏,至于桌上地上的一团混乱,人家是从来都看不见的。看来还是宝贝爹妈管教不力呀。


独立:美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画小天使的孩子

    学习上独立:自己的作业自己做

    从这学期开始,贝贝开始有家庭作业。第一份作业很有意思,叫“Me Doll”,就是自己装饰一个小娃娃,按照孩子自己的愿望来做。最有意思的是,老师在给家长的邮件中说的很清楚:这是你家孩子的作业,无论做得好坏,请让她自己完成。嘿嘿,那个娃娃 Raven 没来得及照相就被贝贝交上去了,老实说,很丑。可是晚上爸爸回家时告诉妈妈,老师夸贝贝的娃娃做的极好,因为是她自己做的。


    不仅仅是家庭作业哦,每次贝贝从学校带回来的作品,都是时好时坏,显而易见都不是经过老师“加工”的。每天 Raven 贝贝上学,都要等老师来了才走,那个时候总能见到老师交给他们一项任务,有时是数学题,有时是绘画,或是拼图,到了晚上,总能在贝贝书包里找到这些作业,非常之“原生态”,有时很丑,有时就根本是错的,旁边还有孩子自己修改的痕迹,不过有趣的是,没有老师打分,也没有老师修改的痕迹,我想,这是不是老师特地留给家长看的呢?让家长了解自家孩子的真实水平?


独立:美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吃完自制的小饼干,孩子们在排队扔垃圾


    社交上独立:公共场合遵守秩序

    在美国学校的一个特色是,每一年孩子们所在的班级都会打散重新组合,Raven 认为这也是鼓励孩子社交独立的具体表现。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得很快,经常就会出现排他的现象:几个要好的孩子组成小团体,排斥其他孩子,而一年一换班,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鼓励孩子们社交独立,扩大自己的社交领域,多和不同类型的小伙伴交往,避免一个孩子过度依赖另一个,从而限制了自己的社交范围,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很珍贵的经历。


    在美国的小学校里,另一个特点是很少见孩子们打打闹闹抱成一团的。无论是在宝儿学校,还是在贝贝学校,Raven 听到老师们说的最多的,是教孩子们“Stay  on Line”,(排队,按秩序来)。这表现在孩子们吃饭要排队,吃完饭扔垃圾时也要排队,出门的时候要排队,大家上厕所时还要排队,虽然不是那种很整齐的队伍,但绝对见不到大家挤成一团,你争我抢的状况。所以在美国,如果你注意观察,在很多地方大家都是在不自觉的排队,无论是上公交车,还是在餐馆等位,Raven 还真没见过大家因为个人争取时间而插队破坏秩序继而争吵的现象,这是不是从小幼教老师给养成的习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