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作生活 |
老家,农村,露天电影,奔走相告,喜大奔庆。
最近在老家,大喇叭吆喝:各位村民请注意了,今天晚上七点在幸福院演电影,请各位村民相互通知。
天这简直就是记忆中的天籁之音,大喇叭是村里小灵通啊。
说正题,看电影?哎呀妈呀老激动了,赶紧一路小跑到大队里,可是并没有期待中的味道,一块电影布像大号电视,演的是个农村片子,稀稀疏疏的坐着站着不少人,老人孩子是主力军,也没有想象中的聚精会神,反倒是以乘凉玩耍为主,毕竟偶尔失宠下空调电视也是极好的。
对于80后来说,露天电影绝对是流金岁月中一个里程碑似的记忆,那种情怀存在深深的脑海里梦里。
就像夜深人静时蔡琴的歌曲一样,总会有某些情绪萦绕着:人群,嬉戏的孩童,电影胶片放映机的转动声,夏夜的蚊子,冬夜的脚冷,无数的月光……
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露天电影用它质朴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慰藉了一群群农村人的心灵,填补了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结束后精神上的空白,鲜艳了茶余饭后无聊的日子,满足了对外面世界的求知欲好奇心,浸润了感情贫瘠的沙漠。
小时候每次放电影村里人早早吃完饭,穿好得体衣服拿着小板凳三五成群去,仿佛奔赴一场盛会。消息灵通的人会知道晚上演什么节目,这时候是最受欢迎的。邻里八乡的人甚至会赶十里路来看,黑暗凹凸不平泥土尘埃并不能阻挡他们的激情。
我们小孩子也会蹦蹦跳跳去看电影,我的小伙伴会找上我一路欢笑飞过去。
通常不管我们去的多早,到那都会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比赶集的人都多,毕竟是新鲜玩意还免费,关键是虽然人多免不了吵闹但是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看,老少爷们儿们非常嗨,此处应该有掌声有笑声的时候一定会来一波惊涛骇浪,树上的知了在睡梦中都被惊醒了。
银幕一经挂起,大人小孩就哗啦啦搬来小板凳,在晚风轻拂的夜晚,阵阵爽朗的笑声中洋溢着幸福。星空之下,放映机投射的光束播放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看电影的时候仿佛自己进入到大屏幕,成为了电影演员的一分子,掺上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地里没干完的农活,尚未解决的婆媳矛盾,小孩子不乖惹事大哭在这里统统消失殆尽。
那时候影片经常放的是打日本鬼子,地雷战,举起手来这种,偶尔放不知名的影片。印象最深的时候我记得不知道什么电影,但是穿着西装的帅哥和白色连衣裙的美女对话,我幼小的心灵被伤害了,发誓以后一定要成为那种仙女。(当然现在也并不是仙女哈哈)
那时候看电影偶尔会带点吃的,爆米花汽水果汁还没登上历舞台史的,也就是带个苹果,瓜子都很少,毕竟经济条件欠发达。
有时候电影放到深夜,很多人困的上眼皮下眼皮打架了,还是憋着一股劲在看,舍不得回去啊,很多孩子电影结束的时候都在爸妈怀抱里安然入梦了。电影结束后人们不情愿挪动屁股恋恋不舍的拖着凳子离开现场,一边走一边和好友大声谈论着剧情。
明天以后,关于电影更深一层的话题会在三婶大娘四姑六婆的茶余饭后来回切换,咀嚼,直到找到下一个热点。
岁月如歌,现在电视电脑家家户户都有,夏天在空调屋子里面吹冷风,乘凉的人也不太多啦,露天电影成了记忆中的盛宴,不可诉讼的情怀。
然而,无论时间过得快与慢,不知不觉,过去的时光都是在转瞬之间变成了以往的日子,一年,十年,二十年,几十年,都成了转瞬间。当觉得回忆越发珍惜的时候,其实,我们真的在义无反顾地变老。
不一样的我们,唯独忆往昔叹青春的时候,感觉都是一样的,蹉跎岁月,怀念过往。
前一篇:又是一年中秋节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后一篇:免费就要抢抢枪吗这才是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