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节父母公婆婚姻家庭育儿 |
分类: 猫言无忌(花妈的情感世界) |
图:网络 /
文:不抓耗子的猫http://s1/bmiddle/60e80bb1tb50eea60f880&690
又站在一年之末。节日接踵而来。
圣诞,本来就是洋节,庆祝与不庆祝随便;
元旦,只需换本日历,大家热闹热闹就好;
春节,每年的重头戏,全家团圆守岁拜年。
满眼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却抛不去,满腹难以言说的幽幽心思。
人们常说“团圆年”。春节,是从小到大最为盼望的一个节日;“团圆”二字,曾经光看着就能让我心生暖意。可是,自从成家以后,这种盼望渐渐变成了逃避,这种暖意也随之冷却为惆怅。
结婚后的四个春节,无一例外都是随着老公在公婆家度过。每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大年初一的早晨,在电话里跟爸妈拜年时,心里都隐隐作痛。第一年第二年我忍不住悄悄地落泪了,于是我曾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明年一定要回家陪爸妈过!可是,在传统观念里这件事情似乎是无需商议的,回婆家过年是顺理成章。老公又是家里的独子,平时里公婆对我的关心,老公对我的疼爱,一点一滴都记在心头,如此我就更不知该如何开口。所以,第三年第四年一切照旧。不会再暗自流泪,却总感觉自己像个过客一般难以融入到当地过节的气氛中,思念与惆怅也随着烟花的散开而一点点蔓延。
是的,我是女儿,并且不是独生女。可是,父母在我身上倾注的心血从没吝啬于给儿子的,我也从来没有因为所谓的重男轻女或偏心而受到过什么委屈。当年,在众多邻居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并且供儿子上得起好学校而纷纷让女儿辍学打工时,我的母亲坚持在家庭条件拮据的情况下也要满足我读书的心愿,她甚至没有想过我的成绩最后是否能考上好大学,她只是因为我说过“想读书”;我曾亲眼见过她在面对别人“女儿读书没用,念好了也是别人家的人,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这番劝说时那淡然的微笑。当我在面临是否需要交一笔不少的费用从而上一所好高中时,母亲轻松而坚定地对我说“你随便选,即便是砸锅卖铁,妈妈也会支持你把书念完”。可是最终,我到了北京,上学了,工作了,嫁人了,我却真的成为了别人家的人,父母的春节里再也没有了贴心小棉袄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
如今我已为人母,更是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我有两个孩子,我会倾注百分之二百的心血在两个孩子身上,而不是各百分之五十。每个孩子对于父母都同样重要,谁也代替不了谁。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或许我还会宠爱她更多,难道结婚之后的她就从我们的节日里面消失了吗?作为母亲的我,也会从盼望节日的全家团圆变成因为害怕思念而逃避这样的节日吧!
母亲将我养育成人,现在又开始帮我照顾我的孩子。或许,这天下最辛苦、最伟大的人是姥姥。作为妈妈,她需要承受女儿成家后离开自己的残酷现实;作为妈妈的妈妈,她又在女儿最需要她的时候离开自己熟悉的故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适应着从语言到生活习惯的巨大改变,承担起照顾孙儿的重任。而到了春节,女儿随着女婿带着孩子去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家过年了。她为其操心一生的人,终究不是她的人;她为其呕心沥血的家,终究不是她的家……
孩子的成长凝聚了姥姥太多的心血。可是孩子长大以后,又有几个春节会在姥姥家过?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有多少是被姥姥一手带大的,又有几个春节是陪着姥姥过的?
这种心伤,说到底,还是女人的伤。
作为妻子,我们不忍让老公为难,不想引发家庭矛盾,所以只好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思念与心痛。
作为儿媳,我们顺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委曲求全,只为这边的老人能过个安心年。
作为女儿,我们假装对于父母期待的眼神视而不见,故作轻松地说着拜年与祝福的话语,想着父母又老去一岁,当年儿女绕膝的情景不复存在,只能在心中隐隐作痛。
作为妈妈,我们一边告诉孩子妈妈对于生命的重要,一边又在最重要的节日里抛弃了这个如此重要的人。
这种心伤,年复一年,没有治愈之良方:
在公婆家和爸妈家轮流过节?可是如何开口,如何坚持,如何避免家庭矛盾?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明明是好好的一对夫妻,过个年却搞得跟夫妻离异似的,有了孩子以后更不可行,孩子跟谁?别人还以为是单亲家庭呢!
全部都来北京过节?两边都是四世同堂,谁也抛不下自己的家自己的老妈!
心,伤。
新浪亲子首页推荐:
http://s16/middle/60e80bb1tb51db7fc548f&690
新浪育儿首页推荐:
http://s10/middle/60e80bb1tb51db8214ae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