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毛毛虫童书馆杂谈 |
分类: 毛毛虫童书馆 |
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1.png4月30日,北京。由小书房世界儿童文学网组织的“2009中国原创图画书大赛”举行了盛大的颁奖礼和作品首发式,金波、方素珍等儿童文学大师在现场就中国原创童书的现状和发展展开了精彩的讲座;与此同时,第二届丰子恺中国图画书大奖也即将在7月揭晓,十万元大奖正静静等待着今年的获奖佳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小书房世界儿童文学网创办人之一艾斯苔尔策划的“毛毛虫童书馆”日前推出第二辑,包括贺友直、詹同、马得、阿达等老一辈中国图画书大师的作品得以在几十年后再次问世,中国原创图画书也悄然迎来井喷时代:从《虎年的礼物》到《老虎外婆》,从图画书大师詹同的作品集到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的《胖嫂回娘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原创图画书出现在了书店的排行榜上。
滑稽 在笑声中感受传统
在网上的亲子阅读论坛里,关于中国主题的阅读一直是妈妈们谈论的焦点之一,联系到最近这些年的国学热、读经热等等,这一点原本就不足为奇。
不过妈妈的焦虑有时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选择,看看世界上卖得最好的经典图画书,比如《好饿的毛毛虫》之类,再看看国内卖得最好的图画书,比如《小鸡卡梅拉》,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孩子们未必很关心一本书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最热爱的,永远是那些最简单直接又最滑稽幽默的作品。在中国传统图画书里面,类似的代表作品无疑就是《老虎外婆》和《胖嫂回娘家》,只有首先进入那个滑稽的语境,孩子们才有可能进一步想到,原来这就是在阅读中国。
《老虎外婆》是改编自民间故事的童谣,漫画家詹同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今年年初的时候曾经被选为虎年主题图画书之一被改编为儿童剧,在网上引起了一番轰动。至于同样改编自民间故事的《胖嫂回娘家》,则是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难得的图画书作品。
《胖嫂回娘家》的故事简单至极,说的是个粗心的妈妈抱起枕头当孩子的故事。情节说不上跌宕起伏,却自有一种逗得孩子们从头笑到尾的气质,特别是贺友直老先生的画,构图简洁、线条明晰、色彩淳朴,简单中有一种直击内心的力量。有妈妈评论说,“女儿反复打量着那三幅小图,突然,一朵小小的笑容,静静地绽放在她的唇边,这个会心的笑啊,竟让我感动得湿了眼眶”,如此的心灵共鸣,怕是只有真正中国味道的图画书才能传达的。事实上,我们在贺友直的画面里,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滑稽故事,那花布衣裳、那小巷人家、那农家的田野,哪一样不激起我们的乡愁?而在妈妈的怀想和孩子的笑容之间,传统之美已经悄然传承。
想像 在惊艳中理解汉字
提起图画书,很多妈妈最喜欢的形容词,是“惊艳”。确实,第一次看到图画书时,几乎所有人会产生一种惊艳的感觉,不过在读过了几十上百种好书之后,真正能让妈妈们“惊艳”的书,已经太少了。《胖嫂回娘家》或许可以算一本,那是因为它纯澈到底的质朴,相比之下,《三十六个字》能让几乎所有人第一眼都发出“惊艳”的赞叹,则完全是因为那无与伦比的瑰丽想像。
顾名思义,《三十六个字》是一本讲汉字的图画书。前些年,三获凯迪克奖的华裔美国童书大师杨志成曾经用图画书表现过汉字,效果相当令人震惊,不过他大概没有想到,在他之前三十年,动画大师阿达就做出过一本更加令人震惊的汉字绘本:薄薄的书页里,三十六个原本完全独立的汉字恢复了象形字最古老的形式,并被组合成一幅充满田园风情的风景画,一个充满童趣的小故事。
其实,《三十六个字》原本是一部动画片,大概很多人小时候都曾经看过。回想一下,当那些古老的象形文字在银幕上动起来并且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时,是一种多么令人震撼的感受。所以阿达先生创意的这部动画片,才会在当年拿下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的大奖,而根据动画片原图改编的这本图画书,则完全传达出了影片的精髓:虽然画面是静止的,可是那一个个汉字却似乎总不肯老实呆在一个地方。轻轻一页翻下来,三十六个汉字,正在悄悄移动着呢。
只有短短24页的《三十六个字》,实在是一本让人读不完的图画书。编者以汉字为线索形成故事的想象力令人震撼,画家根据古老的象形字改编出一页页美丽画面的功力更让人惊讶,而最引起孩子们兴趣的,是书里面的三十六个汉字,每个字后面其实都有一个故事。看着那些忽而动物忽而植物的形象,走着那段忽而小河忽而田园的小路,我们神奇又美丽的古老汉字,已经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看着这样的书长大的孩子,他们不可能不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他们第一次遇到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时,更应该会立刻叫起来“我知道这些汉字的故事”吧。
经典 在艺术中品味美好
古老、乡土、淳朴,这是很多原创图画书给读者的第一感受,也是中国图画书形成风格并与世界经典名著形成区别的直接所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作者们仅仅只是围绕着古老中国转圈儿,孩子们的当代生活其实是童书作家们更鲜活的主题。在儿童诗老作家林颂英和漫画家詹同的笔下,一场关于动物园的游历最后转变为每种动物的精彩表演,孩子们走进动物园的时候如果手头真的有这么一本图画书的话,那该是多么贴切啊。
其实对妈妈们来说,一本好书里最后真正在孩子们心中形成强烈印象的元素,很多时候都是偶然的。比如马得先生经典的戏曲画风格绘本《三借芭蕉扇》,灵动和艳丽的画面本应该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不过一位妈妈却说,孩子看完书之后,每天挂在嘴边念叨的居然是牛魔王的座骑“避水金睛兽”,连跟父亲做游戏时都要比拟着才行。你以为孩子是没看懂这个故事吗?不对,她已经可以兴致勃勃地和小伙伴们讲这个故事啦。而最重要的,是一看到马得先生那俏皮的戏曲画,她就能立刻想起《西游记》来。
从古代神话到现代生活,从民间故事到戏曲传说,《毛毛虫童书馆》第二辑发掘的这几本三四十年前的原创图画书经典,虽然题材各异,但归根结底却有一个根本的共通之处:不同的画面风格里,传达出的是相同的民族文化底蕴。张世明画嫦娥,用的是敦煌壁画风格,凝重典雅之中又不失活泼,而马得的戏曲画和朱新建的文人画,则在传统的笔法之外多了一层童趣,至于詹同和贺友直先生,那已经纯粹是进入孩子们心灵世界的画面了,可是你仔细看,幽默后面其实处处隐藏着韵味。这韵味,正是我们读这些中国经典图画书时,需要不断去品味的东西。
在品读这些原创中国经典图画书的时候,有一位读者曾经给出两个字的感叹,“勇气”。确实,在赛尔号的游戏图鉴大行其道的时代,在世界经典图画书已经大量引进的背景之下,重新去面对时光尘埃中已经埋没了几十年的中国图画书经典,是一件逆潮流而动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给孩子们读这些故事的妈妈们是可爱的,她们不是跟着所谓国学的风气在走,而是带着孩子真正徜徉在传统文化的精神当中。而即使现在做同样事情的人多起来了,即使现在发掘出的经典作品也越来越丰富,但说到底,这毕竟还是个有点小众的阅读事件,要把真正的中国文化精神在图画书中更充分体现出来,特别的,要在新的图画书里面同时表现出传统的意境和当代的精神,其实还真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涂涂http://s4/middle/60e7e92ct864d23745593&690
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0.png
滑稽 在笑声中感受传统
在网上的亲子阅读论坛里,关于中国主题的阅读一直是妈妈们谈论的焦点之一,联系到最近这些年的国学热、读经热等等,这一点原本就不足为奇。
不过妈妈的焦虑有时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选择,看看世界上卖得最好的经典图画书,比如《好饿的毛毛虫》之类,再看看国内卖得最好的图画书,比如《小鸡卡梅拉》,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孩子们未必很关心一本书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最热爱的,永远是那些最简单直接又最滑稽幽默的作品。在中国传统图画书里面,类似的代表作品无疑就是《老虎外婆》和《胖嫂回娘家》,只有首先进入那个滑稽的语境,孩子们才有可能进一步想到,原来这就是在阅读中国。
《老虎外婆》是改编自民间故事的童谣,漫画家詹同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今年年初的时候曾经被选为虎年主题图画书之一被改编为儿童剧,在网上引起了一番轰动。至于同样改编自民间故事的《胖嫂回娘家》,则是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难得的图画书作品。
《胖嫂回娘家》的故事简单至极,说的是个粗心的妈妈抱起枕头当孩子的故事。情节说不上跌宕起伏,却自有一种逗得孩子们从头笑到尾的气质,特别是贺友直老先生的画,构图简洁、线条明晰、色彩淳朴,简单中有一种直击内心的力量。有妈妈评论说,“女儿反复打量着那三幅小图,突然,一朵小小的笑容,静静地绽放在她的唇边,这个会心的笑啊,竟让我感动得湿了眼眶”,如此的心灵共鸣,怕是只有真正中国味道的图画书才能传达的。事实上,我们在贺友直的画面里,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滑稽故事,那花布衣裳、那小巷人家、那农家的田野,哪一样不激起我们的乡愁?而在妈妈的怀想和孩子的笑容之间,传统之美已经悄然传承。
想像 在惊艳中理解汉字
提起图画书,很多妈妈最喜欢的形容词,是“惊艳”。确实,第一次看到图画书时,几乎所有人会产生一种惊艳的感觉,不过在读过了几十上百种好书之后,真正能让妈妈们“惊艳”的书,已经太少了。《胖嫂回娘家》或许可以算一本,那是因为它纯澈到底的质朴,相比之下,《三十六个字》能让几乎所有人第一眼都发出“惊艳”的赞叹,则完全是因为那无与伦比的瑰丽想像。
顾名思义,《三十六个字》是一本讲汉字的图画书。前些年,三获凯迪克奖的华裔美国童书大师杨志成曾经用图画书表现过汉字,效果相当令人震惊,不过他大概没有想到,在他之前三十年,动画大师阿达就做出过一本更加令人震惊的汉字绘本:薄薄的书页里,三十六个原本完全独立的汉字恢复了象形字最古老的形式,并被组合成一幅充满田园风情的风景画,一个充满童趣的小故事。
其实,《三十六个字》原本是一部动画片,大概很多人小时候都曾经看过。回想一下,当那些古老的象形文字在银幕上动起来并且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时,是一种多么令人震撼的感受。所以阿达先生创意的这部动画片,才会在当年拿下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的大奖,而根据动画片原图改编的这本图画书,则完全传达出了影片的精髓:虽然画面是静止的,可是那一个个汉字却似乎总不肯老实呆在一个地方。轻轻一页翻下来,三十六个汉字,正在悄悄移动着呢。
只有短短24页的《三十六个字》,实在是一本让人读不完的图画书。编者以汉字为线索形成故事的想象力令人震撼,画家根据古老的象形字改编出一页页美丽画面的功力更让人惊讶,而最引起孩子们兴趣的,是书里面的三十六个汉字,每个字后面其实都有一个故事。看着那些忽而动物忽而植物的形象,走着那段忽而小河忽而田园的小路,我们神奇又美丽的古老汉字,已经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看着这样的书长大的孩子,他们不可能不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他们第一次遇到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时,更应该会立刻叫起来“我知道这些汉字的故事”吧。
经典 在艺术中品味美好
古老、乡土、淳朴,这是很多原创图画书给读者的第一感受,也是中国图画书形成风格并与世界经典名著形成区别的直接所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作者们仅仅只是围绕着古老中国转圈儿,孩子们的当代生活其实是童书作家们更鲜活的主题。在儿童诗老作家林颂英和漫画家詹同的笔下,一场关于动物园的游历最后转变为每种动物的精彩表演,孩子们走进动物园的时候如果手头真的有这么一本图画书的话,那该是多么贴切啊。
其实对妈妈们来说,一本好书里最后真正在孩子们心中形成强烈印象的元素,很多时候都是偶然的。比如马得先生经典的戏曲画风格绘本《三借芭蕉扇》,灵动和艳丽的画面本应该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不过一位妈妈却说,孩子看完书之后,每天挂在嘴边念叨的居然是牛魔王的座骑“避水金睛兽”,连跟父亲做游戏时都要比拟着才行。你以为孩子是没看懂这个故事吗?不对,她已经可以兴致勃勃地和小伙伴们讲这个故事啦。而最重要的,是一看到马得先生那俏皮的戏曲画,她就能立刻想起《西游记》来。
从古代神话到现代生活,从民间故事到戏曲传说,《毛毛虫童书馆》第二辑发掘的这几本三四十年前的原创图画书经典,虽然题材各异,但归根结底却有一个根本的共通之处:不同的画面风格里,传达出的是相同的民族文化底蕴。张世明画嫦娥,用的是敦煌壁画风格,凝重典雅之中又不失活泼,而马得的戏曲画和朱新建的文人画,则在传统的笔法之外多了一层童趣,至于詹同和贺友直先生,那已经纯粹是进入孩子们心灵世界的画面了,可是你仔细看,幽默后面其实处处隐藏着韵味。这韵味,正是我们读这些中国经典图画书时,需要不断去品味的东西。
在品读这些原创中国经典图画书的时候,有一位读者曾经给出两个字的感叹,“勇气”。确实,在赛尔号的游戏图鉴大行其道的时代,在世界经典图画书已经大量引进的背景之下,重新去面对时光尘埃中已经埋没了几十年的中国图画书经典,是一件逆潮流而动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给孩子们读这些故事的妈妈们是可爱的,她们不是跟着所谓国学的风气在走,而是带着孩子真正徜徉在传统文化的精神当中。而即使现在做同样事情的人多起来了,即使现在发掘出的经典作品也越来越丰富,但说到底,这毕竟还是个有点小众的阅读事件,要把真正的中国文化精神在图画书中更充分体现出来,特别的,要在新的图画书里面同时表现出传统的意境和当代的精神,其实还真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涂涂http://s4/middle/60e7e92ct864d23745593&690
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0.png
前一篇:小毛毛虫出生啦+第二辑上市!
后一篇:总得有人潜入水里——童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