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碑林观上官婉儿墓志

标签:
文化 |
分类: 游记 |
金秋九月,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在陈根远老师的微信里看到西安碑林“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特展”的讯息,处理好琐事就急匆匆的高铁奔西安去了。西安碑林是一座收藏古代石刻的专题博物馆,北宋以来这里作为孔庙,府学与碑林,石刻日渐充盈。金元明清不断充实修整,民国时于右任先生又捐赠魏碑三百多块。如今的碑林已经成为国内外金石收藏研究者心中的圣地。
周秦汉唐,西安丰厚的文物积淀吸引着各地的收藏爱好者。二十多年的西安淘宝经历,我对西安与碑林并不陌生。但是这次碑林的唐代诗人墓志展,却首推近年出土的上官婉儿的墓志!这位祖籍陕州的唐代才女啊,她与祖父上官仪坎坷的身世,耀眼的才华留给了老陕州人千年的逸闻传说。上官婉儿,一个预言可以秤天下的女人。天资聪慧,十三岁作为才人为武则天掌管文诰。中宗时,上官婉儿成为后妃之一,被封为昭容,她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李隆基)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坎坷的经历惨淡的结局,如读她的诗作《彩书怨》让人徒生悲凉。“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http://s7/mw690/001M1EFxzy7fHKZgdGC56&690
http://s16/mw690/001M1EFxzy7fHL0W77N8f&690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甬道内放置墓志一合,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青石质,正方形。志石高、广皆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满行33字,共计982字。四侧在整体联珠纹框内减地线刻12生肖,衬以缠枝忍冬。上官婉儿墓志的发现,为解读这位唐代历史中的争议人物有增添了新的资料,无疑是史学界的一次轰动。在陈根远老师的带领下,很快我们就到了“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特展”所在的展厅。上官婉儿的墓志与墓葬所出的部分冥器都在此展出。婉儿才女,陕州老乡来看望你了!仔细阅读墓志,我们仿佛被历史拉回到一千多年前大唐帝国发生的那段故事。
志盖篆曰: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并序: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挻埴陶铸,合散消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
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阳氏之后,子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曾祖弘,随藤王府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与谷城公吐万绪平江南,授通议大夫。学备五车,文穷三变。曳裾入侍,载清长坂之衣冠;杖剑出征,一扫平江之氛祲。祖仪,皇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波涛海运,崖岸山高,为木则揉作良弓,为铁则砺成利剑。采摭殚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穷;错综极于烟霞,载使文章全盛。至于跨蹑簪笏,谋猷庙堂,以石投水而高视,以梅和羹而独步,官寮府佐,问望相趋,麟阁龙楼,辉光递袭,富不期侈,贵不易交。生有令名,天书满于华屋;没有遗爱,玺诰及于穷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属,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极以侍奉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纳为先,事资喉舌。落落万寻之树,方振国风;昂昂千里之驹,始光人望。属楚国公数奇运否,解印褰裳,近辞金阙之前,远窜石门之外,并从流迸,同以忧卒。赠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访以荒陬,无复藤城之榇;藏之秘府,空馀竹简之书。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先皇拨乱反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神龙元年,册为昭容。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刀挫衅;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屡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请彰为婕妤,再三方许。暨宫车晏驾,土宇衔哀。政出后宫,思屠害黎庶;事连外戚,欲倾覆宗社。皇太子冲规参圣,上智伐谋,既先天不违,亦后天斯应,拯皇基于倾覆,安帝道于艰虞。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皇鉴昭临,圣慈轸悼,爰适制命,礼葬赠官。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以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礼也。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
http://s4/mw690/001M1EFxzy7fHLdw9rR13&690
http://s16/mw690/001M1EFxzy7fHLeqnsXcf&690
读上官婉儿墓志可知,她曾做过高宗的才人,也许是武则天为她摆脱官奴婢或宫人身份,自己使用方便而已。她先为中宗李显的昭容,后“表请彰为婕妤,再三方许”。所以墓志盖上写为: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而墓志写到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上官婉儿是强烈反对立安乐公主当“皇太女”的。她曾四次向唐中宗进谏,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最终以喝毒药这样激烈的方式以死相谏。唐中宗“惜其才用、慜以坚贞”,广求名医,终于将处于死亡边缘的上官婉儿救活。婉儿并未象传说的那样和那些后宫作乱的人沆瀣一气。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和韦皇后、安乐公主一道被诛杀。但同为政变中被杀,对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的认定是完全不同的。墓志记载上官婉儿“懿淑天资、贤明神助”,并以唐睿宗的名义,为其篆刻墓志铭,“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太平公主这位婉儿的闺蜜,对她身后事还是照顾有加的。
墓志上写到上官婉儿为陇西上邽人也,乃是指的他的远祖郡望。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其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邽。上邽,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隋时,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字含韵,又名宏,就祖籍陕州了。上官弘官至隋朝北部郎中及江都(今江苏扬州)宫副监。隋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杨广巡游江南。大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马德勘等率领杨广的御林军在江都(今杨州)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杨广,杀大臣虞世基、裴蕴等人;上官弘及次子上官谨同被宇文化及部将陈稜所杀。
《旧唐书》列传上官仪记载:上官仪,“本陕州陕人也”。父弘,隋江都宫副监,因家于江都。大业末,弘为将军陈稜所杀,仪时幼,藏匿获免。因私度为沙门,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兼涉猎经史,善属文。贞观初,杨仁恭为都督,深礼待之。举进士。太宗闻其名,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秘书郎。时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俄又预撰《晋书》成,转起居郎,加级赐帛。高宗嗣位,迁秘书少监。龙朔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如故。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仪颇恃才任势,故为当代所嫉。麟德元年,宦者王伏胜与梁王忠抵罪,许敬宗乃构仪与忠通谋,遂下狱而死,家口籍没。子庭芝,历位周王府属。与仪俱被杀。庭芝有女,中宗时为昭容,每侍帝草制诰,以故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庭芝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仍令以礼改葬。
历代在祖籍的追溯和认定上,通常是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为祖籍,由此可见,上官婉儿的曾祖上官弘,祖父上官仪都是“本陕州陕人也”!上官婉儿祖籍陕州是无疑问的。陕州古有上官村,陕州老城古有上仪巷,都与上官仪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