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庙底沟——人马寨——古文化旅游线路徒步探访记(一)

(2015-09-17 12:44:13)
标签:

文化

分类: 游记

 

        庙底沟——人马寨——古文化旅游线路徒步探访记

 

        2015年9月13日,在文物报总编曹兵武先生,三门峡市原文物局长侯俊杰先生倡议下,陕州人马寨村王跃泽、王玉朝两位经过多日组织联络,庙底沟——人马寨 古文化旅游线路徒步探访活动,在三门峡市爱好古文化研究与徒步旅游的众多人士支持下,终于举行了。

    位于三门峡市正南的张村塬,属于黄土高原的二级台地。东侧是发源于崤山的青龙涧(古橐水),西侧是发源于甘山苍龙涧(古焦水)。位于张村塬中部的人马寨村与窑头村北面的沟岔,就是火烧阳沟流域南面的始端。丰富的地下水从高耸的甘山崤山上顺流而下,在人马寨火烧阳沟喷涌而出,形成许多清凉的泉眼。点点泉水汇成涓涓细流,就是《山海经》所记载的渎谷水了。渎谷水汇入青龙涧(橐水)苍龙涧(焦水),与黄河母亲共同环抱着四面环山风景秀美的小盆地,这就是古代被称作“陕”的地方首府。西周时期,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天下。这里遗留着分陕柱石与召公甘棠遗爱的故事。而“陕”历经“虢国”“弘农郡”“陕州”等域名,如今叫做三门峡市。

    上古人类逐着甘甜的渎谷水依岸而居,火烧阳沟流域两边的村子,分布着大量的仰韶文化遗存。1980年《陕县志》记载:1956至1957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陕县境内的发掘,使考古界对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也给人们了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国家级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类型,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解开了神秘面纱。人马寨村将近30万平米的仰韶文化遗址也被记录在案。火烧阳沟(古渎谷)有着丰富的三门峡(原始古陕人)人活动遗迹。老祖先啊,我们即将来拜访你,走进荒芜的古渎谷!


http://s8/mw690/001M1EFxzy6Vv1gsJ83e7&690

http://s9/mw690/001M1EFxzy6Vv1kMBYc08&690

       这次火烧阳沟徒步考察有两个目的:一,是火烧阳沟古人类的活动遗迹考察,从国家级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开始,到人马寨村仰韶文化遗址结束。二,是市区火烧阳沟到人马寨的徒步旅游路线的考察,火烧阳沟紧邻市区景色优美,应该能成为徒步旅游的黄金线路。

    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西南的原陕州老城南关附近,距三门峡市区4公里。在北至青龙涧河、南至老310国道、东至火烧阳沟、西至庙底沟的24万平方米范围的土地内,有着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自从1957年黄河库区考古,安志敏先生主持进行发掘,揭开了庙底沟遗址的神秘面纱。中原地区史前文明中,独一无二的一个阶段——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便因此而得名。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庙底沟遗址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底沟遗址的发现,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黄河流域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2002年,随着三门峡市“一城三区”组团式大中型城市格局工程的实施,为配合工程建设,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考古科研人员,组成了联合考古工作队,对其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和第一次发掘相比,这次发掘收获之多出乎考古专家的想象。庙底沟因此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级遗址保护单位。


http://s3/mw690/001M1EFxzy6Vv1pjAFYd2&690

2002年庙底沟二次发掘图片

http://s9/mw690/001M1EFxzy6Vv1ule9qd8&690

        因为城市的飞速扩张,原来是城市边缘的庙底沟遗址,现在也成了城中村遗址公园。大家约好在庙底沟遗址前集合,集体合影后进入火烧阳沟的。结果茂盛的蒿草包围着遗址,连文物局的老局长侯老师,也找不到自己当年亲手立起来的国家级遗址保护碑了。大家四处打听找寻,终于在离义乌商贸城不远的路边,找到了庙底沟遗址保护碑。一起合影留念吧,这将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文化旅游探访活动。


http://s8/mw690/001M1EFxzy6Vv1BRjjpc7&690
http://s16/mw690/001M1EFxzy6VAvQJ8dxdf&690


       高铁商务区的快速建设,已经把庙底沟与火烧阳沟割裂开来。从庙底沟直接徒步进入火烧阳沟,已经是不可能的啦。大家只好改变方案,从岗上村进入火烧阳沟。岗上村是张村塬北边最边沿的山岗,又叫陕州南岗。附近有黄龙村,曾是明代洛西夫子王以悟的隐居之处。王以悟字幼真,号惺惺先生。南岗上古有他的“惺惺楼”,可惜早已毁弃。只留下《惺惺楼望旧山居》是我最喜欢的田园诗之一。“ 结庐虽在市,而有园九亩。流水遶我楹,青山入我牗。 旁植四本栢,外列数行柳。 春花笑堂前,野鸟舞斋右。闲中两架书,闷后三杯酒。。。。”

       大家从岗上一路下坡,进入了火烧阳沟。沟中开阔,有核桃园,杨树林等,空气异常清新。大家的心情格外愉快,有的人在欣赏黄土高原悬崖上的山洞,猜测着那可能是古人居住的地方。考古经验丰富的侯老师说,山洞旁边有夯土,是古人类活动的痕迹。

 http://s7/mw690/001M1EFxzy6Vv1Jfkcmc6&690

http://s9/mw690/001M1EFxzy6Vv1JXZ4Q38&690

http://s9/mw690/001M1EFxzy6Vv1PizkQ5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