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
(2016-12-22 21:01:36)
标签:
365 |
分类: 教学设计 |
1教学目标
2、能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1—20各数。此时,学生已建立了十个一捆的观念,也建立了11—20各数的表象,同时能借助计数器表示数,并初步建立了数位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扫除了障碍。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评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二 评论
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出示图片)
1.你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想一想怎么解答。
2.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板书:10+5=15
16-2=14
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4.小结: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图片,动脑思考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活动3【活动】三 评论
三、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2=12 12-2=10
12-10=2
10+4=14 14-4=10
14-10=4
10+8=18 18-8=10
18-10=8
4.总结算法: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表象,将抽象的算式转化为直观的物体,让学生容易理解。
活动4【练习】四
评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卡片)
14+4=
13+5=
19-8=
15+4=
……
3.在○里填上“+”或“ –”。
12○7=19
4○14=18
17○2=15
18○3=15
活动5【讲授】五 评论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共1学时
课堂实录 评论 没有实录
共1学时
前一篇:真亲
后一篇: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