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技术新媒体支撑下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教学

(2016-11-12 08:54:33)
标签:

365

分类: 教学资源
新技术新媒体支撑下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教学
提问和点评
嘉宾女:这位网友问,在小学阶段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应该是比较简单易懂的,但是在人教版教材编写的呈现形式上却很细致的分为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3步,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形式呈现?
嘉宾男:数学家波利把数学的解题分成四个步骤,审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和反思,这就是著名的怎样解题表,用以规范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人教版教材问题解决的呈现方式恰好符合怎样解题表,不管问题的难易,解决时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我是这样理解的。
嘉宾女:这位网友问,如何能轻松制作学生爱看的高质量的微课?
嘉宾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应该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微课它是以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围绕着我们学科的知识点、例题、疑难问题,或者是操作实验,进行教学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一般都是围绕1—2个知识点,在5—8分钟的时间内把它讲清、讲透。所以我认为制作微课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知道讲什么、怎么讲,也就是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
其次微课的制作应该注意体系化、专题化,要建系列化的微课,或者是建微课的集群,避免产生微课孤岛,我们要让学生看了一还有二,还有三,这样学生能有更大的收获,逐渐的一个深入的过程,学生自然爱用这样的微课。
微课的制作可以分为拍摄录制和录频两大类,当然也有混合使用的,那么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选择,我个人感觉,容易上手是最好的,如果我们要进行的是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录频既简单又方便,老师们录一个PPT这样就很好了。如果我们要是说讲的试题、试卷这样的,我们完全还可以使用微课宝,现在咱们是有很多学校都在探索尝试使用微课宝,跟随这个试题形成这种资源库,我们也叫智慧试卷,它特别适合高中、初中的这种教学。
如果是以实验为主,那么肯定是现场拍摄录制是主要形式了,而且这种建设的时候,我还是建议以学校或者县区为单位进行录制,录精品,之后大家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第三个我也认为值得一提的就是要做到学生爱用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做了课件,要让学生能方便简单的看到,那么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自己有平台,我们可以传到自己的平台上去,这样看着很方便。如果没有平台,使用公共平台的话,教师一定要想着把这个网址形成一个二维码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扫一扫就能看到。我是很多初中他们的这种智慧试卷上都有,都是在试题的前面有个二维码,这样子就真正的能做到哪里不会扫哪里,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嘉宾女:这位网友提问,刚才刘老师提到了“目标教学”法,我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嘉宾女:首先谢谢这位网友的关注。目标教学的理论最早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在198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提出来的,他一经提出就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理论体现了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所以取得了很高的实践价值。我们在认真学习理解目标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我校多年的高效课堂的建构经验!所以我们实验小学的张玉莲(音)校长在2007年就正式将目标教学作为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模式。
但是我们的目标教学又与布鲁姆的有所不同,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指的是教学目标,而我们的目标教学指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有什么不同的呢?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一种结果,指的是教了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主体在教师。而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最终要实现的一个目的,也就是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指向是学生,学生是主体。但是这一教一学课堂便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目标教学的基本课堂结构主要是明确学习目标,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分层推进,然后是当堂进行目标检测。
我们目标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引领学生形成明确的简练的学习目标。二是在分层推进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来达成学习目标。而教学策略也都是围绕学习目标而设计的,目标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层次有条理了。
嘉宾女: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来看最后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问,汪老师您好,您在说课时提到用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学习圆柱,把两节课类比,我感觉很好,在教学中,您通常怎么归类呢?
嘉宾女:类比是进行合情推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就曾经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他们就会通过联想一个在形式或者是方法上熟悉的问题,去类比其他的问题,这样就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去归类,就比如数的认识,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认识的是11到20个数,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其实这里就涉及到群数的问题,百以内的数、千以内的数、万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其实他们在数的方法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计数单位不同而已。
我们也可以从研究策略的角度归类,比如说从简单入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化繁为简的策略。我们在执教植树的问题时,学生研究在100米的路上植树,这显然是比较有难度的,那让学生去研究在10米、15米、20米,这样小数量的路上去植树,因为数量比较小,学生很容易的就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这种关系,发现规律之后,就很自然地解决了在大数量的路上植树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的鸡兔同笼问题,或者是找次品,都是从简单的数量入手找规律,然后再去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从数学方法上归类,比如说正难则反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是不容易把一个长方体分割成许多相同的小正方体的,那好,那我们就反过来,我们用相同的小正方体去现在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其实也有这种意味。
嘉宾女:好,感谢现场嘉宾、老师参与我们今天的研讨,感谢有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对新技术、新媒体下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有了深入的思考。也感谢广大网友参与我们的研讨活动,今天就到此结束,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