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标签:
365 |
分类: 教学设计 |

分苹果(教学设计)实验小学---郭艳辉
教学目标: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教
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18÷2=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3×(
7×(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搭一搭(一)(认识余数)
实验小学---郭艳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如果用除法竖式算一算,应该怎样列算式呢?想一想,结果又是多少?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三、练习巩固:完成书练一练1-3题
四、错题解析:26÷4=5……6
五、课堂检测:
2、
集体订正答案
六、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竖式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看来比较乱,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学习,这样的“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北
学科:数学
课题 |
搭一搭(二) |
课 |
1课时 |
||
|
教 |
二次备课意见 |
|||
教学 内容 |
有余数除法竖式 |
|
|||
教学 目标 |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
|||
教 重难点 |
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
|
|||
教学 方法 |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
教学 用具 |
小棒 |
|
|
教 学 流 程 |
|
|
|||
|
教 |
二次备课意见 |
|||
教 学 流 程 |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
|
|||
板书 设计 |
搭一搭(二)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
|
|||
教学 反思 |
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
北
学科:数学
课题 |
分草莓 |
课 |
1课时 |
||
|
教 |
二次备课 意见 |
|||
教学 内容 |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
|
|||
教学 目标 |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
|
|||
教 重难点 |
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
|
|||
教学 方法 |
讲解法 |
教学 用具 |
PPT |
|
|
教 学 流 程 |
一、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
(3)
(4)
8×7=5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说收获。 |
|
|||
板书 设计 |
分 55÷8=6(个)……7(个)
8×6=48 比55小 8×7=56 比55大
商是6 |
|
|||
教学 反思 |
教材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分苹果入手,介绍了除法竖式的写法,接着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掌握如何列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本课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位同学大约分几张卡片,然后组织教学活动,探讨怎样判断估计得正确与否。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找出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的试商策略。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求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师要充分放手,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际活动中去探讨试商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
《租船》教学设计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你能列式解决吗?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它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但是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商要加1,什么情况下不加1。这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的原因吧,所以有些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积累,慢慢学习。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难点:
1、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复习
1.
(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寻找信息:引导学生从标牌和文字叙述中获取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有30元,租一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
每条船每小时租金9元。
2.小组交流:
(1)说一说是如何通过画图、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算式中的每个数在图中或表中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表示什么。
(2)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
2、揭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作业
公园离我们这里较远,老师打算带同学们坐车去,一辆面包车限坐8人,一辆小汽车限坐3然,可以怎么派车?你认为怎么派车较合理?
板书设计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试一试”活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教学重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二、指导练习
1.
2.
3.
4.
5.第5、6题解决实际问题。
先提问: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1、填一填。
37里面最多有( )个6,还余( )
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 )次
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 )条船。
2、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
18÷□=□……□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20÷6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