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

标签:
365教学内容教材本体学生 |
分类: 网络研修 |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
(1)转变观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就是依据课标,依据一定的课程内容,借助教材作为学习素材,忠实于实现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此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它所反映的理念是“以人为本”。
教学不应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教师借助教材、利用教材为学生创造一个经历、一种体验,让学生在这经历、体验中生成知识的过程;教材绝不可能是教学的主宰,而只是学生知识生成所需的一个凭借、一种资源。从这一点看,我们也要摒弃“教教材”的思想,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
(2)解读教材:教学内容把握的关键
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若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即使你的方式方法再好,恐怕也是空中楼阁,徒有其表。如何在教材解读中有效把握“教学内容”,至少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组辩证关系:一是瞻前与顾后的关系;二是深入与浅出的关系;三是根深与叶茂的关系;四是深度与广度的关系。
(3)有效建构:从“教材”到“学材”。
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关注学科本体。所以有效建构教学内容,就要关注、研究我们学科教学的本体,就要时刻警醒自己——我们“现在教的”是什么?是语文还是数学?或是其它什么学科?这种学科角色意识要强,这种本体的观念要强。因为不论是关注“形式”的学科,还是关注“内容”的学科,也不论在这些教与学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发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以及价值情操等,都离不开对本体内蕴的把握,因为惟有“本体”的东西是可以追寻的,可以期待的,也只有关注了学科本体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才是有效的。
二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与学科应用能力,还要关乎精神智慧、审美情趣、价值情操的提升。以学生为本位,就是要在尊重学生的情感选择与兴趣,在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完成从“立言”到“立意”再到“立人”的主体关怀。
三是教学内容要注意与文本意义的和谐共建。在与文本意义共建的过程中,寻求教学内容——要尊重学生这一解读主体,但也要强调尊重文本、要善待文本。允许学生多元解读或是批判性地解读,但这种多元或批判应是有界的,应是有理有据的,而不能是以对文本的敞开、游移、重写为旨归,那只能是结构的,是无中生有的,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前一篇: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后一篇:如何有效设计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