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字母表示数》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及其思考

(2012-04-08 10:40:34)
标签:

教育

分类: 研讨评析
《字母表示数》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及其思考
下面这个案例是我县开展教研活动时,我所执教的一节课。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的课前预设与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基本上一致,教学效果也很不错,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但在备课中我遇到的许多困惑及一些思考,现和同仁们交流如下:
《字母表示数》备课中我设计的四个板块及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课前律动,听《字母歌》。我最先设计的课前交流是:我课前先安排文艺委员起《字母歌》,后来又改用听《字母歌》的设计。改的原因,这样做用意更加明确,而且能从视、听两个层面冲击学生的大脑,为新课的导入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字母标志,让学生感知字母可以简洁、方便地表示一些特定的名称和标志,再课件出示扑克牌,在此环节的设计中我做了两个预设:
预设一:如果前面没有学生说“扑克牌里的字母”,我会课件出示后问,你们知道扑克牌里的字母都表示什么吗?
预设二:如果前面有学生说“扑克牌里的字母”,我会说,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扑克牌里的字母,你能说说扑克牌里的字母都表示什么吗?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扑克牌里的字母表示了具体的数,那字母还能表示什么样的数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字母标志和扑克牌,感受由于字母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所以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板块———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具体分为三个环节:(一)续编儿歌,初步感知。(二)猜算年龄,引导探究。(三) 观察图形,深入建构。
 第二板块的第一环节:
续编儿歌,初步感知。(学习目标:探究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
(出示一个池塘的青蛙图片,)看着这可爱的青蛙,让我想起了一首儿歌——《数青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学生会发现永远都读不完,能不能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回答,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文字表述,另一类字母表示。接着让学生对比、感受用哪种方法更简单、明了呢?学生很自然会选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进而概括说明:看来一个小小的字母作用还真大,不仅把青蛙的只数和青蛙嘴的张数表示的清楚、准确,而且简便、概括地表示出了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数。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数青蛙”儿歌,从“永远都读不完”的体验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生感觉比较亲切,也降低了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难度与知识间的衔接。
 第二板块的第二环节:
猜算年龄,引导探究。(学习目标:探究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生互动,做猜年龄游戏。这一情境我对教材上的设计做了小小调整,我将教材上求母子的年龄换成了求师生的年龄问题。我认为这样设计,在不改变教材总体设计意图(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前提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制作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课件时,我想到了学生的年龄是不一致的,为什么在“学生年龄”一栏里选择填“11”呢?这一点我是做了调查决定的,11岁的人数最多,所以我在课件里“学生年龄”一栏里填的是11岁。但是我并没有回避10岁、12岁的学生,而是在我给学生一点猜年龄的提示时,指着汇报中11岁的学生说,我比你大20岁,让学生算出老师的年龄。
在此基础上,我顺势提出:学生12、13 、20 岁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呢?使学生感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老师的年龄也不断地增加,老师的年龄就等于学生的年龄+20,进而思考、探究“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老师任意一年的年龄呢?”然后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呢?”,使他们在交流中梳理、校正、提升自己的想法。
第二板块的第三环节: 观察图形,深入建构。(探究用字母表示倍数及乘号的简写方法)
课件出示,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是不变的,但是由于所摆三角形的个数在变,所以需要小棒的根数也在发生变化。那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
此题原来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温馨提示”来总结的,今天改成了听“数学小故事”的形式出现,为了是降低难度,同时用小故事的形式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性。接着马上安排了几道快速抢答题 小试一下牛刀 加深对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的理解和接受(课件出示练习题)这样改变后的安排即突出重点也解决了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求小棒的根数,和快速抢答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学和加深对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的理解和接受。
第三板块———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具体分为三个环节:
 (一)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二)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三)分层练习,深化理解。
第三板块的第一环节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学习目标:AB类)
先师问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呢?选择男生和女生比赛汇报的方法。原设计是课件出示后再板书,后觉得有些重复,就只课件出示答案,
学生通过合作、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些公式字母表示方法,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三板块的第二环节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学习目标:AB类)
接着让学生探究能不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呢?这回安排了小组比赛汇报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以用文字叙述为主,记住运算定律很费力,这回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方法比较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本环节原来的出示答案中乘号是用实心点表示的简写方法,后来改成了省略方法,原因,后一种人们比较常用。
第三板块的第三环节:
分层练习,深化理解。(学习目标:BC类)
1、判断。2、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基础知识练习 。
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属于拓展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加强对比练习,含有多个字母的式子,字母的选用一般情况按顺序选用(特殊情况除外);含字母的式子乘号省略写法,其他的运算符号都不能省略;深刻认识到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明了、抽象概括的优点。
第三板块的第三环节(三)分层练习,深化理解。(学习目标:BC类)
1、判断:(基础知识练习)2、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基础知识练习) 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拓展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练习题形式多样,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三个类型题。整个应用设计有坡度、难易适中,使不同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得以提高,全课首尾相呼应。
第四板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学习目标:C类目标)
让生汇报收获过程,也是让学生对这节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回顾的过程。
师赠言我最初的设计是把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送给大家而今天的师赠言是要感谢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数学家韦达
原因,在一次浏览中,看了一位评论家的话,最后还是决定换成了今天的结尾。那一位评论家的话大意是,我们开课费了很大的劲把学生从生活中,多数用字母表示事物名称或标志中引导到用字母表示数上来,结尾一个赠言却不费力的又把课导回去了。我认为有些道理,所以此处进行了最后的调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