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转)

(2011-10-24 10:24:02)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理教学

摘要: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也是地理课改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学习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考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学校教育不应完全生活化,因为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学校开设的课程只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个或几个侧面;二是学校教育回归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因为学校教育只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文化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方能走出脱离实际的误区;三是学校教育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将降低教学应有的效率。因此,要求学校教育回归生活无可非议,但如果是要求学校教育完全生活化,甚至消解学校教育与生活的界限,那就值得反思。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有用的地理要有正确的理解:一是不要把地理截然分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生活无用的地理;二是不能仅仅看地理知识是否能够在现实中得到直接应用,还应当看到它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作用;三是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教学联系生活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超越生活,提升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关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育是发生在真实生活世界中师生之间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追求。这种追求主要体现在:①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乃至全球的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的独特作用;②初步学会选择与评价空间位置,能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更好地适应生活、欣赏生活、规划生活;③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④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感受地理学科的美,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地理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阐述其中的地理背景;关注地理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阐述地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知识,使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地理是鲜活而有趣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地理探究活动,阐述其中的地理背景。

 

二、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基本策略

 

1.紧贴生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会产生明显的感受:这是自己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是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亦是对自己终身发展有帮助的地理知识。能让学生有这种感受,是地理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地理教学中,就应该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释、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使地理课程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因为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已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进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比如,在讲解中图版大气环境时,要求学生关注每天的天气,并做好天气日志的记录工作,细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并算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总结当地气候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观察冬天里大棚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在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时,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黄河的现状。让学生走进生活,积极搜集地理信息,可以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

 

课堂教学是鲜活的师生之间的交流。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对课堂的过度预设,将使教学过程变的过于死板。地理教学要善于把握契机,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这样,课堂将会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特殊时间和特殊日期都有一定的地理原理支持。例如12月22日为冬至日,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在冬至日前后,不妨问问学生:今天的白昼为什么最短?今后的白昼长短将会如何变化?利用这些特定的时间进行相关教学,本身就是学于生活、解答生活、服务生活。既发事件主要有天气的变化、天文现象、身边的特殊事件等。例如在中图版大气环境教学时,恰在每年的10月左右,宁夏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利用这几天前后的一次降水过程和气温的变化来进行锋面知识的学习,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所以教学的效果特别好。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都是学问。因此,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教材。在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融入真实的情景,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给地理教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我国的民居,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为屋顶平、墙体厚、窗户小,冬季保温、夏季防暑的平顶土房;南方地区则形成了屋顶陡斜、四壁透风、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的干栏式竹楼木楼等民居类型;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内都有火炕、火墙等取暖设施,并设双层窗户;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的传统居住建筑为吊脚楼;窑洞至今仍是我国陕西、山西一带居民喜爱的民居;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多建造石质碉房等。西北地区因为光照强烈、降水稀少、温差大、风沙多,不必担心降水的经常性侵蚀,所以,屋顶常常是一字形,而且复土较厚,四壁墙体十分厚实,窗户也比较小。这样,屋内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了。南方地区因为气温高、降水多、风力弱、湿度大,屋顶形态呈尖锐的△形,既有效地减少了受光面积,又使屋内的热量积聚在室内上部,保持了屋内凉爽,同时,还有利于迅速排除屋顶水分。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则与冬季严寒而漫长的气候密切相关。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主要分布在山区,因平地较少,地势较陡,坡度大,在修建住宅时,为了扩大住宅面积,往往在房屋一侧临空发展,在下边用数根柱子支撑,使延伸部分好似吊在主屋后侧或一侧,给人以一种腾飞而起的崇峻感。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利用了黄土缺乏层理、有明显的垂直节理和透水保温性好的地质特性。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较新的高原,由于成土时间短,且地高天寒,成土环境严酷。因而土层浅薄,质地粗疏,岩石广布,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岩石为原料。

 

4.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同理,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加点调料,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就能有效避免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中图版地球的运动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教学时,事先让学生观察漏斗中的水在向下流的过程中,水流的旋转方向。再让学生来解释这一现象——为什么水流漩涡是逆时针方向流动?再回到学校附近的黄河,观察黄河两岸河堤有何不同?其东岸为什么修建了护河堤?如果不修建护河堤,黄河会怎样发展?黄河的那边被开垦为耕地,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各种生活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还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要铭记生活并不直接等同于教育,生活世界的自发性、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生活化但不能庸俗化;既要联系个体的生活经验,又不能忽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把课堂教学停留在一个个孤立的地理现象层面,将会导致教学的庸俗化。二是生活化但不能无序化。在教学中,既要求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绝不能放任自流,目的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活动纳入到学科的体系中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系统化,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