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防未病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大医精诚伤寒论黄帝内经肾衰 |
分类: 生命科学、传统中医、养生 |
古人养生、诊病、治病是以天、地、人合一的思想为前提,把人纳入自然的环境中来看待的。天地有阴阳变化,自然界有生、长、收、藏的变化,周而复始。四时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都要求人去调节、适应。人处于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相感应、相调节,并不断地显现各种症状来发出与自然协调或不协调的信号。人若不能与自然相应,不能与正常的生理相一致,往往就会生病。
《黄帝内经》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所以,人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自然规律,如何根据自然规律来调节自身的衣、食、住、行。
现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常常违背自然的规律,比如说使用空调、冰箱,食用反季节蔬菜等。为什么有很多人经常拉肚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过多直接食用冰箱里的食物。比如喝冷饮,感觉热了拿起凉的就喝,结果把脾给激了;脾属土,激了以后控制不住水,必然造成肾脏负担,甚至造成肾衰。
再以心肌梗塞为例,为什么那么多人得心肌梗塞?夏天天热,人体突然从室外进入空调的环境,把汗闭住了,邪热归心就会导致心肌梗塞。像这些问题,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们的危害。特别是婴幼儿,为什么一生下来就多病,不是这个病就是那个病,有的是脐带剪得不合适,有的是脐带还没有长好就过早沾水得了脐风,但很大一部分病因是孩子还在母体里就埋下的。母亲怀孕的时候打开冰箱就喝凉的,或者吃冰棍,因为那时烧心,喝点凉的感觉痛快。婴儿呢?婴儿在母体里靠什么吸收这些东西呢?靠脐带。母亲痛快了,阴凉的寒气却积在了小孩的肚脐周围,以后就会出现很多毛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寒气把血液凝固住了,造成先天性心脏病,或从小脾就不好。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那么小就做手术,很可怜,但这却是由于母亲的不小心造成的。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让人们常常忽略了对自然的尊重。
中医是一种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生命智慧。仅“醫”这个字,就包含了很多层面的信息,而简化字已经把它简化得面目全非了。现在人们都知道有了病就去医院打针吃药,但我们是否了解“病”是什么呢?
从字面释义,“病”就是有火了,“丙”就是火。中医说上火了,把火泻一下,就是这个意思。西医不承认“上火”一说,却一口一个“发炎”,“炎”字不就是火上加火吗?我们再从正面来剖析这个“醫”字,右上边一个“匸”,里面一个“矢”,左边“殳”,底下一个“酉”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匸”实际上是人的大肠,即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里面一个“矢”,“矢”代表屎和屁,也就是说大肠一定要通畅,有屎有屁一定要排掉。这个“医”为什么搁在右上角呢?因为右代表肺,肺与大肠相表里。那么,左上角的“殳”代表什么呢?“殳”代表农作物,也就是后天人们所依赖的水谷之精气。人要吃五谷杂粮以全后天之真气,消化吸收的精微物质要贮存在肝里,所以左边实际上代表肝。下面是个“酉”字,它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酉”代表鸡,是说人要像鸡一样,有大便就要排出去,不要在身体里存着,存久了它会产生很多毒素,对身体产生危害;第二层意思,酉时就是17-19点,这时最好排便。为什么呢?过去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酉时正是日将落之时,这个时候把大便排掉,可以轻轻松松上床睡觉。做到这样有规律地生活,就不会上火得病。据说宋庆龄女士生前就是严格按这个规律,每天17点多排便。
有的书上说应该在早上卯时排便,因此时天门地门都开。这也没错。我们观察鸡,天亮出窝后先扑棱一下翅膀,然后就排便,俗语叫出窝屎,也就是排出宿便轻松一整天。因此说我们人也要像鸡一样,睡前排掉粪便,轻松入睡养气血;起床后排掉宿便,轻轻松松一整天。
古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医院,有病了上火了,到药店买两服泻药,吃完后到厕所把火一泻,病就好了,所以厕所就是医院,家家都有。过去中国管看病的人也不叫医生,叫大夫,大夫可以治病,又可以治世。或者叫郎中,给你出点主意开点泻药,调整一下饮食就可以了。还有叫先生的,是那些有学问、有经验、受人尊重的人。一个“醫”字里面就包含了这么丰富的信息,我们的祖先实在是太伟大了。
有人说:按你这样解释“醫”字,那么“大醫精诚”又作何解呢?我们前面解释了“醫”字,知道它很重要的一层含义是大肠的通畅。而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泻得恰到好处,不能把人泻虚了,这才是“大醫精诚”。要精诚到什么程度呢?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创下的“大承气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它只有四味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非常精到。病人饭前服,七个小时便可泻下;饭后服,十个小时即可泻下,每吃一服泻三天,泻后浑身轻松。一服药精确到这种程度,这就是“大醫精诚”。所以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是这个意思。像现在有些医者,为了多挣药钱,开大方,说泻不泻,说汗不汗,说吐不吐,说补不补,病人吃了几十服药都不见好,更不用说精诚了。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病人,西医看了几年花了几十万没治好,又找中医吃了两年以补为主的中药,花了两万多还是不好。到我们这里试试,我们一看此人很瘦,脉弦数,舌中间发紫有芒刺,是补药吃多了内热伤津。我们给他做了一次整体调理,然后开了两服“大承气汤”急下保津。第二次来他说:“大夫,您神了,两服药下去这一泻浑身舒服,什么病也没了。没想到看了几年病花了几十万,最后让您三块多钱的药把我的病给治好了。”
文|陆家鹏
金康宏科技
微信▪ lushizhongyi
博客▪ 新浪博客
扫一扫
关注陆家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