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流年运气与九星飞中

(2014-12-11 11:18:38)
标签:

健康

节气

太阴

流年运气

九星飞中

分类: 生命科学、传统中医、养生

 

2015年乙未年,太阴流年,天干乙,五行是阴木,地支未,五行是库土。哪些年是太阴流年呢?丑年和未年,十二地支不变,而十天干在变化,故有六十花甲子之说。

 

太阴流年,阴年气后至起自大寒。其运凉热寒。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霾,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嗔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

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

 

初之气是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此时地气迁,寒乃去,春气至,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搏。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此时“主旺客衰”,治应“下厥阴,泻酸补肝。”辨症论治。有的要泻肝,用“龙胆泻肝丸”。有的要补肝,可用“杞菊地黄丸”等。这时有病没病都要吃几丸“牛黄清心丸”,清明时才能做到上清下明。

 

二之气是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四个节气。此时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热相搏,雨乃时降。此时“主旺客衰”,治应“下少阴,泻酸补咸。”温厉是种流行病,是人体自身阴阳不平衡,肝脾太湿所产生的湿毒。湿热相搏则以带状疱疹的形式发出来,或发在脏腑里,很可能是H5N1禽流感。下少阴是泻心火,即用“牛黄清心丸”;泻酸即泻肝,用“龙胆泻肝丸”;补咸即是补肾,用“金匮肾气丸”,这样可以把水化气,而且还能生脾土。

 

三之气是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四个节气。这个时期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此时,“土旺克水”治应“下少阳,补肾泻脾。”下少阳,用“三黄片”即可,补肾仍用“金匮肾气丸。泻脾用“泻黄散”。如没有此药,可用“藿香正气”替之。

 

四之气是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四个节气。这段时间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搏,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此时,“甘旺咸衰”,治应“下太阴,补肾益膀胱”。下太阴就是要“清肺抑火”,补肾仍用“金匮肾气”,三焦热则用“三黄片”。

 

五之气是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节气。这时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此时“土能生金”,治应“下阳明,益肝泻肺”。下阳明仍用“清肺抑火丸”,肺主皮毛,泻肺先泻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多吃点酸的东西,有益于肝的收藏。

 

终之气是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四个节气。这时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此时“以上克下”,治应“下太阳,泻脾补肾”。下太阳即是清三焦,可用“三黄片”,泻脾则用“藿香正气”,补肾仍用“金匮肾气”将水气化。

 

这一年总的来说: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血水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其寒。从气异同,多少靠判断。寒者以热化,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亦同法,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也,此其道也。

 

2015年九星飞中


2015年流年运气与九星飞中

       

      从这个图上看三碧入中,三碧是震星。中是土,很可能出现地质灾害,比如:地震、滑坡、塌方等与土有关的震动,包括房地产的震荡。

 

病符星二黑走在了东南,那么这个方向会出现什么疾病呢?应该是跟肝有关的疾病。因为2015年是乙未年,乙是阴木即肝木,东南是巽位代表胆,也可以说乙未年的疾病多与肝胆有关。比如:肝炎、红眼病、带状疱疹及四肢的毛病。

 

七赤走在了正南火位,七赤是破军星,在火位,比较危险。会有军事冲突,最好以军演代之。

 

九紫在西南,可能这个方位会比较炎热,干旱或火灾。

 

五黄灾星走在正西,很可能是地震带来的灾,至于是否有其他灾害,不好说。

 

四绿是风,在西北,可能会有大风扬沙等极端天气。

 

一白和六白都是水,也就是说东方和东北方雨或雪都比较多,也许还会出现暴雨暴雪等极端气候,包括正北的八白。

 

以上是“2015年乙未年九星飞中”的简单分析,也算是抛砖引玉吧。有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多加分析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