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示(2)

(2010-02-28 14:48:13)
标签:

喉痹

脓疮

血溢

手少阳三焦经

杂谈

分类: 生命科学、传统中医、养生

    清明前有病没病都要吃几丸牛黄清心丸,这样才能上清下明。

    三之气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四个节气,这段时间,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民病热中,耷暝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此时“夏旺火炽”,这个时候托着我们脏腑器官的“三焦气”炽热,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三焦热盛”。

    肾阴虚会出现耳聋耳鸣,肝胆湿热眼睛会起朦或红眼病,肺热会流鼻血,胃热好渴,如果喝冷饮,会把火积在咽喉出现喉痹,五脏积热会出现脓疮。这时也最易出现心肌梗死等,这一段治疗和预防原则是“下少阳,补肺益大肠”。

    下少阳就是泻手少阳三焦经,我们一般用“三黄片”去泻三焦热气,多吃些补肺宽肠的菜蔬。

    当然也不能拘泥在泻少阳上,如果是疮疡初起可内服“连翘败毒丸”,外敷“如意金黄散”。如果是爆发火眼即红眼病,可内服“龙胆泻肝丸”,外用“花椒盐水”洗眼。也就是说要灵活,因人因病因症而施术。

    四之气是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段时间凉乃至,炎暑间化,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此时“火能生土”,治疗原则应是“下太阴,泻甘补咸”。

    这个时候,天气炎热,人们出汗较多,又爱贪凉,容易出现中暑,脱汗或汗闭身重等症。这时最好服些“藿香正气暑湿感冒药”泻脾土的湿热。适当的补充些因出汗所丢失的盐。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预测点滴始
后一篇:提示(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